分類彙整: 互联网络

美国杂志《国家电脑新闻》:IPv6北京奥运全面部署

美国杂志《国家电脑新闻》(Government Computer News)近日发表IPv6奥运全面部署一文,描述了北京奥运会视频监控、灯光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原作Dan Campell.
IP第6版本(IPv6)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登场,在奥林匹克公园多个运营系统中得以大规模部署.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8场馆中全面部署了基于IPv6的大规模远程视频管理系统.奥运组委会通过利用IPv6传感器,视频摄像等系统全方位监测奥运设施情况.

该设施均具有IPv6特色优点:无状态自动配置.自动配置允许采用新设备,特别是非传统型设备,稍微与其他先进配置一起便可以更快,更便捷的接入网络.北 京奥运会所采用的IPv6视频摄像头可在接入网络系统中时自动配置IPv6地址,并配置其他参数.这些摄像头通过中央软件程序控制,实现互连互通,实现自 动配置.

这类摄像头通过标准的以太网线或无线接入网络,相比传统的使用同轴电缆连接的闭合电路摄像头则更加简单.北京奥组委已经将此项系统推介到2012年的奥组委.

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刘东说:“大规模部署IPv6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北京科技奥运会上最闪亮的一笔.”该公司承担为奥运会提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基于IPv6的视频监控和传感系统.

200个IPv6控制节点负责控制奥林匹克公园主要场馆周围已安装的大约18000个路灯和节温器.刘东说:“IPv6系统在控制灯光方面可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同样承担北京交通主力的出租汽车也安装了IPv6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利用无线应用程序将出租汽车位置和道路交通状况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中央控制 中心则会依据接收到的数据判断交通拥堵情况,采取更改行车路线等方法解决交通问题.大约有15000辆出租汽车参加到该项目中.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采用IPv6技术,向全世界展示IPv6技术是中国较早的一个构想.大约5年前开始发展该理念.中国是最早采用IPv6技术的国家之一,同时利用奥运赛事推动中国教育和研究网(CERNET2).

CERNET2项目启动于2003年,随后的三年间在全国20个城市里部署了39个节点,于2006年完成.该网络不仅为奥林匹克公园,还为包括青岛、沈 阳、上海三个奥运城市提供IPv6接入服务.CERNET2是纯IPv6网络,这意味着并没有同时运行IPv4,用户可通过IPv6的客户端程序访问该网 络.

中国长时间拥护IPv6技术.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整体文化乐于接受新鲜技术,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网络经济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中国仅有 6000万个IPv4地址.显而易见这无法满足中国目前网络接入需求,移动电话,掌上个人数字助理以及其他一些基于IP的装置的数量则更加短缺.而与此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斯坦福大学拥有比整个中国都多的IP地址.

命令信息研究发展所副所长Dave Green说:“中国希望利用IPv6网络技术,成为世界信息科技市场上创新国家之一……中国相信IPv6技术是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需求的关键.”

尽管中国和远东总体上支持新协议,但美国在此方面则显得相对落后.与美国(IPv6管理办公室所在地,2008年6月IPv6预算未能实现)不同的是,中 国政府资助部委和其他组织推动IPv6相关项目的发展.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开始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初期投入资金已接近1亿6900万美 元.

2008北京奥运会同样带来了第一个官方IPv6奥运网站:ipv6.beijing2008.cn.该网站由北京奥组委,中国教育科技网等共同打造.但 访问该网站,则需要IPv6的环境,或者利用IPv4网络隧道到达提供IPv6网络的网关.用户还可以通过IPv4网络访问奥运官方网 站:www.beijing2008.cn.

Opera:拉美成移动 Web 增长最快的地区

新闻来源:VentureBeat
近日,浏览器开发商 Opera 的一份报告称拉 美地区是移动电话用户持续增长的地区之一,它的三个主要经济体,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同时是移动 Web 增长最快的地区。Google 是该地区被访问最多的网站,紧随其后的是一些颇受欢迎的社会网络,如 Google Orkut (巴西),hi5 以及一个被称作 metroFLOG 的区域版,Facebook 的访问量也在攀升。

閱讀全文

Gmail有充分理由启用SSL加密会话

拉斯维加斯举行的Defcon黑客大会上展示了一种工具,能自动窃取Google Mail非加密会话ID,并进而攻占邮箱.来自旧金山的逆向工程师Mike Perry开发了这一工具,并计划在两周内发布,他表示没有选择SSL的用户现在需要认真对待.当用户登录Gmail 时,网站会向浏览器发送包含ID的cookie文件,它将保留两周时间,除非你选择退出.
问题在于:每次你访问 Gmail,即使是上面的一幅图像,浏览器都会向网站发送cookie文件,这就是使得攻击者能够嗅探通话,通过植入 http://mail.google.com上的图像诱使浏览器发送 cookie,从而获得你的ID.当这一切发生之后,攻击者无需密码就可登录邮箱.Google在上个礼拜介绍了Gmail的新特性,允许用户永久选择 SSL,除验证之外,它将加密Gmail内的所有操作.但Perry抱怨Google不透明,“Google没有解释为什么这项功能是如此重要”.

Google从A到Z

Answers:
Google Answers,从2002年到2006年。是个人力搜索引擎项目。大概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名研究者,在answers.google.com,利用他们领域的专长来回答付费的问题。… 任何来自 相关问题 香波配方到“我能记住这个电影的一些情节,但是我忘了这个电影叫什么?”

Beta:
Beta 的标签用在新的技术产品,当它是第一个公众测试的场合(在内部Alpha版本发布之后)。Beta产品对真正重要的数据,正常是不稳定的,但是不能停止人 们去用象Gmail这样的Beta产品。近来,Google发布了一些产品,也带上了Labs或者Test的标签,Google本身只用了Beta的标签一次,尽管不是在它的第一个版本。

Cinema:
一年中有很多次,Google的Marissa Mayer组织了Google内部活动-Google电影,根据Google,共有6,000多人(Google雇员,家庭成员和朋友)到电影院。

Dorks:
很多Google雇员自称 dorks, geeks, nerdsotakus。(如果你能知道这四个概念的微妙区别,你将基本上是他们中的一员。)

EBay:
EBay的广告是在Google的搜索页中最不受欢迎的。就象脚气,狗屎和找死

Free Love:
Google共同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有些骨子里是反文化的,他们谈到 参加火人节日,一年又一年,有时候把身体涂成蓝色或绿色(于是,Google在1999年有一个火人 logo)。Sergey说,现在的CEO Eric Schmidt被聘请因为他是唯一的火人候选人

Google Sucks:
GoogleSucks.com是 Google拥有的域名。还不清楚在这里Google提供什么服务。

Homepage, Google’s:
Google homepage是最小的主页,它回到了1990s,那时门户还不行。Google说在开始, 用户测试发现,有些人不能理解页面已经完全加载,内容太少了,他们盯着它,等待。因为这个原因,Google加了个版权在页面的底部来告诉人们这是全部页面。

Income:
Google的Marissa Mayer有一次告诉德国Stern杂志,即使没有钱,她也会工作。因为他认为是个很重要的工作。(不要和她一起发神经,免费工作是有钱人的奢侈。)

Jet:
Google的亿万富翁,创始人Larry和Sergey有他们的波音

Koogle:
Koogle.net was once an unofficial “Jewish Google” parody, promising a kosher Search.

Leet:
Google在“leet speak,”发布了他们网站的变种,黑客用的语言。

Man in a Tie:
一个大鼻子带着领带的男人曾经说明了15分钟,他在Googleplex旅程中遇到了Larry和Sergey。

News, Google:
当Google News显示所有种类的故事,从10,000手工选取的资料自动收集, Goodle News只显示好新闻。

O’s, The Google Logo’s:
快,不要看,告诉我,”o“的颜色是什么?

Pen:
官方的Google钢笔有很多形状和颜色,有些还发光

Queen, Google’s:
Marissa Mayer,Google副总经理,搜索产品和用户经验,是Googleplex无可争议的Queen,她女儿甚至做了 铃声

Rooms, Google:
Google Rooms2006愚人节关于Google Maps的笑话。

Services, Google’s:
回到2000,Google共同创始人Sergey Brin , “我们不想建立很多服务。”

因为当地法律,此处有删改。
因为当地法律,此处有删改。

Universally Accessible:
Google自称的使命是让信息有序均可享用…因为当地法律,此处有删改。

Valentine’s Day:
Google发布了一个特殊的,Java-based Valentine’s Day动画.

Web-based email clients:
Gmail,Google的邮件客户端,在 2004愚人节发布,以为是个笑话,因为他有1g,当时hotmail只有200k。

X, Google:
Google X是2005年三月Google官方的Labs产品。用的Mac OS X模板,当你的鼠标停留,图标会变大. 一个Google程序员一个晚上写成的。这个页面很快就没有了(不知道什么原因)… 现在有很多镜像

Youngest Employee:
去年,15岁的Tom Vendetta努力用一个假的的新闻骗过Google News,他是Google最年轻的雇员。 “学生的薪水低点,放到一个银行帐号里,以后上学用,这个新闻引用了Larry的网站。

Zebra:
“zebra”的第一个Google Video搜索结果是a YouTube flick,一个斑马可以打败一个狮子。如果你没有感到”Dang,这对我是很大的挑战“,想想这个斑马。

原文在Google From A – Z

翻译:谷歌治印

Google员工通过街景服务求婚

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一名产品经理迈克尔·维斯-马利克(Michael Weiss-Malik)近日通过Google的“街景”服务上演了一场“2.0式求婚”。

近日,Google计划对“街景”服务进行更新,需要在加州山景城拍些照片。显然,Google事先通知了公司员工,因此很多员工提早来到拍摄车经过地,为“上镜”做准备。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Google产品经理马利克,他利用该机会进行了一次“2.0版求婚仪式”。马利克在求婚条幅上写道:“求婚2.0:莱斯丽,嫁给我吧!”

对此,马利克在自己的网站上进行了解释,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了普通的“1.0式求婚”,而莱斯丽也已同意嫁给他。但马利克认为,传统求婚没有新意,于是决定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上演一场“2.0式求婚”。

附:Google街景服务是什么?

街景服务是“Google地图”和“Google地球”服务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360度的地面实拍街景。该服务于2007年5月25日推出,最初只针对5座美国城市,目前已拓展到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及日本的数百座城市,而中国则不在此服务之列。

来源:厦门热线

拥抱Web 3.0

Web 3.0的最大价值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过滤器,每一种过滤器都是基于一个市场需求。如果说Web 2.0解决了个性解放的问题,那么Web 3.0就是解决信息社会机制的问题,也就是最优化信息聚合的问题。
Web 3.0
《纽约时报》商业栏目记者John Markoff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人们对Web 3.0或者说是语义网的商业兴趣正在凸现。”这句话虽未对Web 3.0给出明确定义,但不管怎样,语义网这一概念在《New York Times》商业栏目中的出现,我们也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语义网(Semantic Web)之路

简单地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轻松。

语义网将使人类从搜索相关网页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因为网中的计算机能利用自己的智能软件,在搜索数以万计的网页时,通过“智能代理”从中筛选出相关的有用信息。而不像现在的万维网,只给你罗列出数以万计的无用搜索结果。

目前,在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资源描述框架)和OWL(Web Ontology Language,网络实体语言)的支持下,语义网已经成为能够牢牢嵌入现有网页并且能完善RDF知识储备的新科技,而其理念雏形可追溯至10年之前。

1998年,Tim Berners-Lee就提出了语义网的理念。一些人认为它是关于AI(人工智能)的,另一部分人认为它更多是关于语言学的,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是关于数据注释的。而维基百科对语义网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一种使用可以被电脑理解的方式描述事物的网络其实,作为AI的一部分,语义网涉及的范围应该是围绕着对自我的理解和对与我们相关数据的理解。所以,人们可以在开发Web或研究AI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理解语义网。

在Web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如Netscape建成的一个资源互享环境,Amazon和eBay的市场优势,以及Yahoo和 Google的网站广告模式。资源共享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改变,不过这种分享精神也可能导致所谓的长尾现象。举个买书的例子,在各大网站显要位置推荐的都 不会是最好卖的书籍,但过段时间,这些书的销量就会直线飙升,甚至远远超过一些畅销书籍。在这一过程中,链接是真正让搜索引擎工作的发动机,AI应用程序 必须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才能为我们创造财富。如果仅将其视为一种工具,将很难得到用户青睐。因此,对AI来说,智能设备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如何使用这些工 具将变得更加重要。

也许很多人认为Web 2.0已乏善可陈,但Web 2.0的动向曲线中还是可见不少有趣现象。总的来说,Web 2.0是网络科技的社会进化,它去掉了网络上合作性质的信息发布,加入了Tagging(标签)和Microformats(微缩过程)的技术,使得信息 的产生和选择升级至一个新阶段,这是Web 2.0的本质。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Web 2.0将完成向Web 3.0,即语义网的转变。

web3.0带来新体验

在过去一年中,语义网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这得益于RDF语言和能够支持RDF语言的科技的成熟。

与传统结构的数据库相比,RDF数据库拥有诸多优势。针对这些优势,微软于2006年12月在其连接服务框架(Connected Services Framework 3.0)开发者指导中指出,RDF数据库让用户能够灵活地在计划图表中存储当初设计图表时没有考虑到的数据。不仅如此,RDF还可以帮助开发者拉近Web 与数据之间的距离,而这些都是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做不到的。随着人们对RDF更多的认可,RDF自然成为了最重要的标准查询语言。

在所有服务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信息搜索服务,作为对RSS高度整合的Web 3.0,搜索也被高度整合。人们只需要输入自己的需求,就可以迅速得到所需信息,甚至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计算机中输入:“我想带我11岁的孩子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度假,我的预算为3000美元。”计算机能自动给出一套完整方案,这一方案可能包括度假路线图、适合选择的航班、价格适宜的酒店等。可以预见,承接Web 2.0的以人为本理念,Web 3.0模式中将会出现各种高度细分领域的平民专家。

即将到来的时代

中国互联网自进入Web 2.0时代后,在近3年内获得了高速发展,这种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基于用户的一个需求点,力图在一个平台上整合所有互联网服务。如博客中国 向综合门户阵营的靠拢,腾讯转型为综合门户。但这些转变更多的只是为了增加流量和提高用户黏性。

第二种趋势是在用户个别的需求点上进行深度挖掘,纵深发展。如淘宝、奇虎和Donews等。这类公司目前仅仅是业务领域的细分,并没有根据人群进行细分, 因此为了提升关注度,他们同样在做综合门户所做的事情,于是纷纷被打上Web 2.0标签,但信息依然散乱,用户依然海量而缺乏细分,而广告主依然因不知该在哪里投放广告而大伤脑筋。可以说,即便借助Web 3.0,这些公司的运作模式依然还是2.0思维。

真正的Web 3.0不仅止于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综合化服务,创建综合化服务平台,关键在于提供基于用户偏好的个性化聚合服务。在Web 3.0时代,同一模式化的综合门户将不复存在,如人们看到的新浪新闻首页将是个人感兴趣的新闻,而那些他不感兴趣的新闻将不会显示。当然,这种个性化的聚合必须依赖强大的智能化识别系统,以及长期对于一个用户互联网行为规律的分析和锁定,它将颠覆传统的综合门户,使得Web 3.0时代的互联网评价标准不再是流量和点击率,而是到达率和用户价值。

因此,Web 3.0时代能够赢得用户青睐的公司,一定是基于用户行为、习惯和信息的聚合而构建的,人性化、友好界面、简单易用一定是其核心元素,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聚合才是互联网的趋势和未来。

文/中国计算机报

浏览器最新趋势报告:Firefox有望明年夏天超越IE

如今微软一直霸占着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第一的地位,但是毕竟那都是收俺们RMB的啊。于是开源软件越来越受欢迎了。前段时间的《操作系统(OS)占有率报告》中了解到Linux系统呈现上升的趣事。今天得到的浏览器占有率报告的同样是开源(Firefox)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更有预言:Firefox有望明年夏天超越IE。
预言是有根据的:

先来看看浏览器的2008年的趋势(VIA)

明显可以看出firefox保持着良好的上升趋势从一月的36.4%到七月的42.6%。来看看Monkey_bites所做的趋势图。

http://howto.wired.com/mediawiki/images/Browser-timeline.png

按照这样的趋势图,如果这样发展的话,明年的夏天Firefox将会超越IE。

虽然在6个月中和一年当中IE7都有所上升,但是相对于IE6的急剧下降,总得来说Firefox慢慢蚕食着IE的市场,所以这样的预言完全是有可能的!于是有人这样幻想:会不会有一天浏览器市场将会是开源的天下呢?

我想:有可能!

原文地址:http://an-liu.cn/net-news/post/348.html

垃圾邮件借IE7做诱饵散播木马 伪称来自微软

近日安全厂商发现了一种新的垃圾邮件,假冒IE7之名来推送恶意软件感染用户。
这种垃圾邮件的主题是“Internet Explorer 7”,邮件正文中只有两个链接,一个是“下载最新版本IE”,一个是“关于这封邮件”,后者伪称该邮件来自微软官方。
如果用户点击了邮件中的下载链接,会打开一个假冒的浏览器网页,被告知下载一个名为“update.exe”的文件,文件大小为136KB,而这个可执行文件将会感染用户的计算机并下载恶意软件。

上个月还发生了一次类似策略的攻击,不过那次垃圾邮件发送者使用的诱饵是好莱坞著名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裸照”。

将恶意软件伪装成合法软件来诱骗用户进行下载,这已经是黑客们经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上周Adobe曾发布了一份安全告警,称有不法分子将恶意软件伪装成其Flash浏览器插件。

用户如果希望下载IE7,最好选择微软官方站点,而且通过Windows自带的自动更新服务也可以获得这一浏览器。

Google发布Insights:让你知道世界在搜索什么

访问:Google Insights

Google在提供准确的搜索服务的同时,一方面也在进行着数据采集和挖掘的工作,最新的Google Insights就是一个不错的成果.
我们可以把Google Insights看做是Google Trends的升级版,在Google Insights中,只要您键入所需要的关键词,就可以查找到全世界和您有着同样兴趣的用户的搜索情况,并且可以按时间(2004年以来),按类别,按区域进行筛选,帮您了解相应关键词的受关注程度.

QQ for Linux的后续改进计划

QQ for Linux的版本发布后,终于可以扔掉EVA了,就是现在在这个ubuntu上,常使用的QQ就无法使用EVA,虽说现在的版本确实不够完善,比如无法使用传送文件,没有聊天记录保存,但是起码能正常的使用到QQ了,而且没有花哨的功能,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今天在腾讯论坛上看到了QQ for Linux的后续改进计划,看来使用linux又多了一分肯定。期待中!

计划改进如下:2008-8-6 15:37:03 更新:

近期会优先解决以下问题:
1、支持后台Tcp连接方式
2、降低安装包对软件系统的需求
3、发布支持64位版本的安装包

在后续的版本中,将会合入以下功能:
1、支持截屏
2、支持发送自定义图片(截屏)
3、和好友间传输文件
4、支持来消息的声音提示
5、支持群管理
6、支持好友分组的管理
7、支持好友备注的显示
8、优化稳定性和性能

时代华纳拟将AOL一分为二

据国外媒体报道,时代华纳今天宣布,将在明年初将AOL的拨号和广告业务分拆为两大部门。
时代华纳表示,通过在年底前分拆有线电视部门和AOL,公司将专注发展内容建设,而不再推动现有渠道业务。今年5月,时代华纳已宣布在年底前剥离有线电视 业务。再加上明年的AOL业务分拆,时代华纳今后将主抓内容业务。
对此,时代华纳CEO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在一份声明中称:“随着重组的进行,我们将来的主要目标是打造和管理高质量的品牌内容。”

拨号业务分拆后,时代华纳很可能将该部门出售或与其他企业合并。而竞争对手EarthLink上周曾表示,有意在拨号市场展开并购。据悉,时代华纳已与潜在买家进行了非正式接触,其中包括EarthLink。
据分析师预计,AOL拨号业务价值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但时代华纳希望能卖出更高价格。尽管拨号业务已持续多年下滑,但目前仍是一项盈利业务。用户数量为870万,而第二大服务商EarthLink仅为330万。
至于广告和互联网业务,据知情人士称,AOL仍与雅虎和微软保持着非正式谈判。其中,与雅虎谈判进行地比较深入,主要方案为:雅虎合并AOL,时代华纳将持有少量股份。

QQ for Linux

腾讯公司正式发布Linux版QQ,这个特殊版本的QQ支持最新的一些Linux发行版本,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版本:SuSE 9 或更高,Ubuntu 7.10或更高,Fedora Core 8或更高。QQ for Linux也可以在其他符合软硬件环境的Linux发行版本上运行,但是不能保证运行完全没有问题。

QQ for Linux基本界面和风格和window版本都是相同的,但是QQ for Linux目前只能提供最基本的IM聊天功能。

Linux操作系统是Windows操作平台以外最重要的个人操作系统。作为免费的开源操作系统,Linux一直以系统开放、功能强大而得到众多开发者的青睐,并成为众多企业级应用的主流操作系统之一。

谷歌中国内测音乐搜索

Google将推音乐搜索业务的传闻由来已久.这也是谷歌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个MP3服务,谷歌MP3搜索业务已确定的一个商业模式是,与合作伙伴进行广告分成,这借鉴了谷歌中国其他业务的一些经验.目前,谷歌中国一个重要任务是继续加快合作伙伴的开拓,加大音乐资源的积累.

查看了Google.comrobots.txt ,其中增加了几行内容,这些行在之前是不没有的:

Disallow: /musica
Disallow: /musicad
Disallow: /musicas
Disallow: /musicl
Disallow: /musics
Disallow: /musicsearch
Disallow: /musicsp
Disallow: /musiclp

这也可以证明了Google可能的确要出音乐搜索了。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正式开放就不知道了。

“谷歌MP3搜索将为用户提供最佳搜索结果,只提供一个结果,音乐质量很高,不会像其他搜索引擎一样让用户感到无从选择.”据消息人士透露,正版将是谷歌MP3搜索的主打招牌,但该服务是否对用户永久免费,以及是否会对音乐格式做一些加密,这些问题都有待揭晓.

.org域名将首先使用DNS安全扩展协议

基于目前互联网爆出的DNS漏洞问题,ICANN近日批准了一项符合公众利益的重要决定,.org域名将首先转移为使用DNS安全扩展(DNSSEC)协议的顶级域名.
DNS自身的缺陷最早被发现于1990年,但是一直没有相关的问题解决方法,最新的“cache投毒”方法据称可以有效伪造DNS信息,利用DNS缓存服务器来达到劫持网站的目的.
DNSSEC 发展于1997年1月,开发周期长达11年,DNS安全扩展(DNSSEC)协议创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原DNS协议中的漏洞,使之不再 容易遭受攻击。不过因为DNSSEC会产生额外的数据开销而得不到普及。根据早期的协定,如果要使用DNSSEC,必须将之覆盖整个互联网。而且,有关隐 私和法律方面的疑虑涌现出来,使之无法获得普及。

不过,.org域名实际上并不是最需要考虑到域名,但是鉴于一些国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顶级域名,这不是ICANN所能控制的,可以简单而 快速从 DNS转移到DNSSEC的顶级域名目前只有.org。不过如果ICANN可以控制全面的互联网访问权限,那么全部域名转移也不是不可能。至于ICANN 和美国政府是否可以值得信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从.org域名的转移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步伐缓慢,不过DNS将最终转移到DNSSEC上。

谷歌拟2亿美元收购Digg网站 谈判已近尾声

周二有消息称,谷歌将以2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Digg网站.
多处消息显示,在过去的6个星期中,谷歌再次与Digg展开了并购谈判.而且,目前谈判已接近尾声,预计交易规模在2亿美元左右.如果交易成功,Digg 将被融入到谷歌的新闻服务中.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消息称,谷歌有意并购Digg,但被Digg CEO杰伊·阿德尔森(Jay Adelson)否认.
目前,双方的谈判已接近尾声,有望在未来2至3周内达成交易,但不排除谈判破裂的可能性.

Digg的大部分营收来自3年前与微软达成的一笔交易,如果出售给谷歌,与微软的协议将被终止.Digg曾获得113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Google 网页排名背后的技术

这是 Google 工程师 Amit Singhal 发表在 Google 官方博客的一篇文章,讲述了 Google 搜索排名背后的一些技术,涉及到 Google 对网页,对语义,对用户意图的理解。
Google 搜索排名的核心技术源自已有50年历史的学术课题 Information Retrieval (IR),IR 技术使用统计学原理对文字的使用频率等属性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排名。建立在 IR 理论上的 Google 搜索同时借助链接,网页结构等等技术形成独特的搜索技术。

理解网页:

Google 多年来在网络爬虫与索引系统上投入巨资,因此,Google 拥有非常庞大并且是最新的网页索引,除此之外,Google 还使用一些最新技术提高索引质量,比如,他们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在字面意思之外理解一个网页所表达的重要概念,人们使用意大利语言搜索 “galleria sprovieri londra“,会找到伦敦的 Sprovieri Gallery,尽管 Sprovieri Gallery 主页上既没有 London,也没有 Londra 字样。在美国,人们搜索 “cool tech pc vancouver, wa”,会找到 www.cooltechpc.com,然而 www.cooltechpc.com 的主页上没有任何文字表明他们位于 Vancouver。其它技术包括,区分一个网页中的重要或非重要文字,以及网页内容的新鲜度。

理解语义:

Google 可以通过用户提供的几个搜索关键词,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他们在拼写纠正,词义,以及概念分析方面处于非常领先的位置。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体验过 Google 的拼写纠正功能,比如搜索 “kofee annan“,Google 会问你搜索的是否 “kofi annan“,然而,当有人搜索 “kofee beans“,Google 会纠正成 “coffee beans”。(Google 事实上已经在尝试语义技术 – 译者)

词 义是 Google 尝试理解查询语义的基础,也是 Google 遇到的最大难题。一些在人看来显而易见的东西,机器却很难自动处理。用户并不想对使用什么词汇进行查询而费神,人们甚至压根不知道该使用什么进行查询。在 这种时候,Google 的词义系统便可以发挥作用,词义系统可以对查询语句进行非常复杂的修正,比如,查询 “Dr Zhivago” 的时候,Google 知道 Dr 代表 Doctor ,而查询 “Rodeo Dr” 的时候,Dr 代表 Drive。用户搜索 “back bumper repair” 的时候,结果是 rear bumper repair,而搜索 “Ramstein ab“,Google 能够将 ab 理解成 Air Base,”b&b ab” 会理解为 Alberta 的 Bed and Breakfasts 。Google 将这种词义理解系统发展到上百种不同语言。

Google 在搜索排名中使用的另一项技术是概念识别,该技术可以对查询的内容进行概念识别,比如,我们查询 “new york times square church“,Google 知道我们实际上查询的是纽约时代广场上的那座著名教堂,而不是纽约时报中的某篇文章。概念识别技术并不止这些,Google 还对其进行加强以正确地识别语义,比如,搜索 “PC and its impact on people“,事实上是搜索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Google 的搜索分析算法中这类技术比比皆是,而且面向几乎所有语言。

理解用户:

Google 尝试理解用户的目的是为用户返回他们真正需要的结果,而不是他们在搜索语句中所说的东西。该技术基于一个世界级的本地化系统,外加先进的个性化技术,以及各种用户意图识别技术。

Google 对本地结果的重视体现在他们的本地化工作中。同样一个查询语句在不同国家会返回不同结果,比如,查询 “bank]”,在美国返回的是银行,而英国则可能是 Bank Fashion 的服装连锁店,或者英国的银行,而在其它英语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返回的则应仍旧是当地的银行。如果你在一些非英语国家查询这个词, 象埃及,以色列,日本,俄罗斯,沙特,瑞士,返回的结果将更有趣。就象 Football 在美国和英国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一样,同一个词在不同国家查询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个性化查询是 Google 另一项先进搜索技术,一个已经登录的用户,如果开通了 Web History 服务,随着他查询时间的增长,Google 会根据他的查询历史,自动调整返回的结果,比如,一个经常查询 Football 相关话题的人,会逐渐从 Google 得到更多足球相关的结果。如果你青睐某个购物站返回的结果,在以后的查询中,会从那个购物站得到更多结果。

Google 在返回用户真正想要的结果方面的另一个例子是,假如你搜索 “chevrolet magnum“,我们知道 Magnum 不是 Chevrolet 产的,是 Dodge 产的,Google 会自动返回 dodge magnum 的结果。还有一个例子,有人搜索 “bangalore“,不仅返回 Bangalore 这个城市的主页,而且返回 Bangalore 的地图,以及一些与 Bangalore  市景,交通相关的视频,这些视频会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文国际来源: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08/07/technologies-behind-google-ranking.html
中文翻译:COMSHARP CMS

Google Lively 出现成人聊天室

新闻来源:yeeyan.com,blogoscoped
Google 的三维聊天世界Lively的画面非常的华丽,但是在华丽的场景背后Lively小组还要忙着修补发布早期或大或小的漏洞。并且在这段时间Lively里 也出现了第一拨社交型网络的迹象:网络性爱聊天室出现了。不是说这个的出现有什么错,或者说这个的出现有错吗?我们来问一下Lively的社区生活指南, 看一下Google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吧,其中写道:
“我们不允许出现裸露,有性暗示的行为或者赤裸裸的成人内容。这包括对其他用户的性侵犯。我们也不允许引导流量到商业性色情网站的内容。”

然而最近Lively.com上的一个典型的聊天室列表中就显示了不少成人倾向的聊天室,并且排名都不低。标题和描述常常是“这儿有性感大会”或者“网络性爱”,有些房间还在播放YouTube上面的色情视频。

Wikipedia 解释说“网络性爱…是一场虚拟的性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网络远程联系在一起,互相发送信息,直白地描述他们的性行为。这是角色扮演的一种,参 与者假装他们真的在做爱。”再补充一点,有些聊天室可能只是为了推广一些成人网站,对这个我不是太肯定。

现 在到一个公开的聊天室列表里查找都是一个有用的办法,小组社区的需求更为分散,重复一些没有什么害处…把内容这样光明正大的放在Google的服务页 面上对于网络垃圾邮件的散播者来说更是无法抵挡的诱惑。无论是哪种情况,反正Google认为有必要说明一下,然后就是下面贴在Lively帮助新闻组上 的内容:

“我们最近接到一些关于在Lively上出现色情聊天室的投诉,我们非常重视。在浏览或者在搜索聊天室的时候,有些Lively用户发现这些聊天室出现在他们搜索结果的最上面,他们感到非常的糟糕。

Lively 是为其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相互交流和自由表达个性的地方。我们的社区规范不允许出现赤裸裸的色情图片或者以性爱为目的的聊天室,即使是在虚拟的空间里。我 们将会关掉任何触犯了我们的服务条款的性爱聊天室,可能还会封掉触犯者的Google帐号,并禁止其登陆Lively。

如果你发现一个有色情内容的聊天室或者招揽性爱游戏的行为,你可以在Lively帮助中心上找到如何报告有越界行为的用户或聊天室。”

Google 的帮助页面上指出只要点一下就可以报告物体,虚拟形象和聊天室的越界问题-要报告问题却需要首先登陆到聊天室。注意Google的语言;无论是有意还是无 意他们说会移除触犯他们的服务条款的聊天室…其中隐含的意思可能是还有没有触犯他们的条款的色情聊天室。事实上,一个七月十号创建的命名为“性感热辣 ”的聊天室,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8000登陆人次,到现在还在。可能是这些还继续存在聊天室不符合Google服务条款中定义的赤裸裸的范畴。 Google在帮助的条目上解释道:

“当你提交越界报告时我们会收到一份自动的提醒。根据报道的内容我们会来判断这一内容是否触犯的现实的法律或者是我们的条款,我们会立即移除这些内容或者是给相关的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

“如果在报告后过一些天你又看到了同样的内容,很可能是这一内容更新过了,不再触犯我们的条款。”

了 解了这些可能添加一个聊天室列表的色情过滤搜索对Google来说更切合实际一些。(顺便提一下,Lively的条款上已经要求你必须年龄不小于13岁才 能使用这项服务)如果你需要成人聊天室你可以在Google的搜索选项里关掉色情过滤搜索。然后你就会看到这些内容也不要大惊小怪了。想象一下反过来会出 现什么情况:在一个老大哥统治下的世界里,两个成年人讨论一些成人话题就要冒着被禁止的风险-这意味着在现实社会里情况将变得更加严重,结果是你的 Google帐户可能被封掉…接着是你的Gmail里的邮件,Google Docs里面的文档等等。这样看来还是虚拟的世界更可爱一些。

结果是,当你报告一聊天室越界时,Google会跳出来一对话框说Lively是一个允许不同的人表达自我的地方,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你不赞成的东东…之一,你完全可以忽视你不喜欢的那些用户或者从你感到不自在的聊天室离开。

还 有一点,Google现在关掉了在物体上添加类似相框的定制图片功 能…不只是成人内容倾向聊天室的创建者不能使用,所有人都不能使用。我不知道是不是和有伤风化的聊天室事件有关,但很有可能。你的相框里显示的不再是 你心爱的照片而是漆黑一片…你也不能编辑那些图片的地址了。想象一个幸福的家庭正在忙着装饰他们的房间的墙壁,然后发现了这个问题时的吃惊。 Google在帮助新闻组上的写道:

我们的照片展示插件出现了点小问题,修复期间暂时移除。希望很快就会回复。在修复期间十分感谢您耐心的等待。

Google关掉这个主要是因为相框的一个漏洞,现在你加载的照片无法自动根据物体的大小调整尺寸…,结果不少照片显示扭曲,错位。

杨致远:不屑与微软见面

雅虎CEO杨致远周四表示,在今年的太阳谷(Sun Valley)科技与媒体年会上,他不会与微软代表会面.
微软近日表示,如果激进主义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 Icahn)能在8月1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淘汰雅虎现任董事会,微软将考虑重新收购雅虎.尽管如此,杨致远周四在接受采访时称,在今年由投资银行 Allen & Co举办的太阳谷(Sun Valley)科技与媒体年会上,他不会与微软代表会面讨论相关事宜.
对于微软支持伊坎发动代理权争夺战的言论,杨致远感到很气氛.杨致远周三曾表示,微软目前根本没有诚意谈判,只是想动摇雅虎军心,因此感到很生气.

此外,杨致远还称:“我认为我可以让雅虎重新稳定下来,我希望与公司同舟共济.”但有分析师认为,由于微软和雅虎第一大股东Capital Research基金管理公司均支持伊坎,杨致远在雅虎的时日已经不多.

微软声明愿与雅虎重启谈判

微软洽购雅虎再次出现戏剧性变化.昨日,微软发表声明称,愿与雅虎重启谈判,愿意部分或全部收购雅虎,但前提是雅虎股东选出新的董事会.而雅虎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也同时发表声明,称过去一周,他已与微软CEO鲍尔默多次沟通.受消息刺激,雅虎股价周一大涨11.99%,报收于23.91美元.微软则微涨 0.19%,报收于26.03美元.
  微软:不与雅虎现董事会谈

  微软在声明中表示,如果雅虎8月1日股东大会选出新的董事会,微软将立即重新与雅虎进行谈判,因为从此前的谈判看,微软公司不可能与雅虎现任董事会达成协议.

  伊坎在同一天发表公开信中称,过去一个星期,他曾与鲍尔默多次沟通,鲍尔默表示仍有意全部收购雅虎或仅收购雅虎“搜索业务”.同时,微软表示,目前要讨论收购价格或条款还为时过早,并尊重雅虎股东决定公司命运的权利,在股东大会前微软不会就此事发表评论.

  业内表示,微软的声明给雅虎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强有力的支持,在此前微软洽购雅虎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伊坎提出了全部更换雅虎现任董事会的新名单.

  雅虎:微软可发收购要约

  针对微软以及伊坎发表的声明,雅虎公司昨日回应称,雅虎董事会继续准备与微软进入收购谈判.同时,雅虎公司表示,目前微软公司CEO鲍尔默和伊坎已经开始合作并给雅虎施压,迫使雅虎更换董事会成员,并尽快执行收购交易.雅虎认为,此举并不符合雅虎股东的最佳利益.雅虎还表示,如果微软希望收购雅虎,雅虎再次邀请他们立即发起要约.

  业内人士表示,雅虎公司希望微软在8月1日的股东大会之前能与微软重启谈判,也就是希望微软继续与雅虎现任董事会谈,而目前雅虎与时代华纳旗下美国在线关于业务合作的谈判仍在继续.

  国内互联网知名人士吕伯望表示,微软给了雅虎一个下马威,因为联手伊坎,可使得现任雅虎董事会在即将来临的股东大会上遭遇被赶下台的危险.而微软卷土重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并购雅虎,微软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赶超谷歌是非常困难的.

Opera提出网络标准课程 发布标准教育倡议

2008年7月8日,挪威Opera软件公司发布了网络标准教育的倡议,这个倡议的目的是支持和促进网络标准在中学、高校、大学和全球企业中的教育和培训.首先,Opera提出网络标准课程,这个课程为网络设计者和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及透彻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免费从 http://www.opera.com/wsc/获得.针对教育机构和网络开发人员,学习资料包括了CSS、HTML、完整的标准背景概念、良好的网络设计理论知识(包括字体,颜色和信息体系结构)以及充足的JavaScript信息介绍,包括简单的调试与编写脚本.
    Opera 教程的主要作者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网络开发专家,包括:来自Yahoo的Christian Heilmann和Mark Norman、来自quirksmode.org的Peter-Paul Koch、来自456bereastreet的Jonathan Lane、Linda Goin、Paul Haine、Roger Johansson以及Jen Hanen.至目前为止,已经有23篇文章被发表,并有超过50篇文章将要发布.
   
    “我认为这是业界非常需要基于标准的网络开发资料,但是现在可供学生参考的基础层次信息非常少.”全球卓越的万页开发者及发言人Ben Buchanan说道:“现在一些适合初学者资料并不完整,绝大部分标准的文章高于初级水平.Opera这套最新的教程填补了这项空白,这套资料从基础部分介绍了如何建设标准兼容的网络站点.”
   
    Opera网络标准教程是一套可以帮助公司提高代码质量,并更好的节省互联网资源以及加强网络标准创新的教程.
   
    “Yahoo 作为全球最早的网络科技公司之一,我们认为最佳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建设网站,这也使我们成为了互联网的起始点.”Yahoo国际网络开发经理Sophie Major说道:“因此,Yahoo非常坚持Yahoo的雇员需要拥有网络标准的知识.Opera网络标准教程为前端开发人员提供了准确的知识.”
   
    教育者及大学对Opera倡议的支持:
   
    “ 网络开发和设计是一项不断变化的职业.教育者需要不断的问自己是否在教学生最新、最好的方法.” 德克萨斯大学信息技术服务网络组高级分析师Glenda Sims说道:“Opera网络标准课程由业界资深人士开发,这套资料对教育者起到了复习、证实和加强作用.更确切的讲,这些资料对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非常有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实现W3C所提出的“任何人的网络、任何设备上的网络”的目标.”
   
    “敦提大学计算机学院将会给予Opera网络标准课程以最大的支持.这套课程无疑是一套无价的资料,它在网络标准教学领域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敦提大学互联网编写讲师 Andrew Cobley说道:“Opera选择成为业内先行者,为我们准备了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料.这个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标准的重要性以及使用正确的方法编写网络.大学阶段的学生将在学习这套课程中刷新他们的知识,并找到新的方法解决网络设计问题以及发现更新的技术来开发网络.敦提大学将会在大学课程中使用Opera网络标准课程,从而使学生得到更正确、更现代的网络设计理念.”
   
    “Opera一直致力于为全球提供网络标准.”Opera首席技术官Håkon Wium Lie说道:“最新的网络标准课程将帮助那些新接触到网络标准的开发者,并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工具和信息来帮助他们更好实现网络标准化.我非常自豪 Opera在全球网络标准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
   
    加入其开发者社区 http://dev.opera.com/是一个学习网络标准、高级网络开发技术和联系全球开发者的中心.Opera网络标准课程需要您的帮助以及支持从而引导新一代网络开发者.如果您希望编写新的文章或者翻译现有文章从而帮助全球读者,我们非常欢迎您的帮助.更详细信息请登陆 http://dev.opera.com/ 和 http://www.opera.com/wsc.

Firefox2漏洞多 需紧急升级Firefox3

Mozilla日前发布安全公告,称在其Firefox浏览器中发现多出安全漏洞,建议用户立即升级到更新后的版本.
据Mozilla称,这些漏洞多影响Firefox 2版本.不久前,丹麦安全公司Secunia在Firefox浏览器发现了“高危”安全漏洞,几乎允许黑客在用户计算机上为所欲为.据Mozill安全公告显示,Firefox 2主要存在以下安全漏洞:
1)在版面设计和JavaScript引擎中存在多处错误,可导致内存溢出

  2)处理无特权XUL文件时出错,可导致被加载恶意代码

  3)执行“mozIJSSubScriptLoader.LoadScript()功能时出错,黑客可绕过XPCNativeWrappers执行恶意代码

  4)批量数据回流过程出错,可导致系统崩溃或被执行恶意代码

  5)处理URL时出错,可被执行恶意JavaScript脚本

  6)执行JavaScript同源策略时出现多个错误,可导致被执行恶意代码

  7)验证已签名JAR文件时出现多个错误,可导致被执行恶意JavaScript代码

  8)执行上传文件时出现,可导致远程服务器被上传恶意本地文件

  9)在Mac OS X上执行Java LiveConnect出错,可被利用建立恶意socket连接

  10)处理”.properties“文件时出错,可导致内存信息泄露

  11)处理”Alt Names“时出错,可导致远程攻击

  12)处理Windows RUL快捷键时出错,可导致以本地文件形式运行远程站点

  6月17日,Mozilla正式发布了火狐3.在发布后24小时的下载量达到了8002530次,创造了软件下载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网络流行术语的起源

blog(博客)、browser(浏览器)、software(软件)、wiki(维基)和World Wide Web(万维网),这些词语大家今天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网络的今天全得仰赖这些历史并不悠久的技术,以及给这些技术命名的人。那么你知道这些术语的来源么? 这些术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BLOG(博客):这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简写形式,该词的最早出现似可追溯至1997年由Jorn Barger创办的“机器人智慧”网站。Barger在网站上开设了“logging the Web”(网络日志)栏目专门用来记录他在网络上无意间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而Peter Merholz则被认为是首次完整使用了这个术语的人。1999年,他在自己的weblog中写道:“我决定把‘weblog’读为‘wee-blog’,或者采用其简写形式‘blog’。”

BYTE(字节): 1956年,Werner Buchholz在IBM Stretch计算机的设计阶段采用了这个术语用来衡量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容量。他是根据“吃下(bite)”这个词杜撰出来的,意思是一台计算机到底能“吃下”多少数据。不过需注意这个词的拼写,不要和“bit”相混淆。

BROWSER(浏览器): 经常被称为“Web之父”的Tim Berners-Lee在1989年开发出了他称为“WorldWideWeb”的软件。不过Berners-Lee说,“browser”这个词要早于Web,是作为“超媒体浏览器”而出现的。 

CELL PHONE(手机): 一般认为,是AT&T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William Rae Young首先提出了蜂窝移动电话的六角形蜂窝小区的概念。Young所做的工作在1947年与Douglas H. Ring合写的一份内部文件中提到过,该文论述了如何构建广域的蜂窝通信服务。用移动电话所拨打的第一个电话是1946年6月17日从圣路易斯的一辆行进的汽车中打出的,不过这部移动电话的形状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手机相差甚远。这部电话重约80英镑,采用的是AT&T的服务,(massive party line),每个月的服务费30美元,每打一次本地电话再加30到40美分。可惜,贝尔实验室却未能争得“手机之父”的美名。这个名头被摩托罗拉通信系统部的总经理Martin Cooper夺走,1973年4月3日,他携带着一部大块头的手机穿越纽约城,用这部电话给他在贝尔实验室的竞争对手Joel Engels打了一通电话。

CIO(首席信息官): 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任命IT人员担任高级职位是从军队和政府开始的,然后普及到工业界。William Synnott和William Gruber在1981年首次获得这一头衔。

COMPUTER VIRUS(计算机病毒): 这个术语今天被广泛用来描述可自我复制的和恶意入侵的软件,发明此术语的人是Leonard Max Adelman,他在1984年参与了“计算机病毒实验”的研究,并向研究人员Fred Cohen建议使用这个术语。Adelman还是RSA(Rivest-Shamir-Adelman)密码系统的联合发明人之一。

HYPERTEXT(超文本): Ted Nelson在1965年杜撰了”hypertext”和”hypermedia(超媒体)”这两个术语,1968年他与Andries van Dam一起在布朗大学共同开发超文本编辑系统。这些术语的前缀“hyper”的词义出自希腊语的“超越、超出”一词。所谓超文本就是计算机使用者通过超链 接和其他人共享文本信息的一种文本。超文本的首次实际使用是上世纪60年代Douglas Engelbart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On-Line系统”上进行的。Engelbart还与Bill English共同发明了电脑鼠标。

INTERNET(互联网): 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这个术语是在论述TCP/IP组网的文献中首次出现的,目前能够查到的包含此术语的最早文献是IETF RFC675,此文献即是由Vint Cerf、Yogen Dalal和Carl Sunshine共同撰写的《互联网传输协议编程规范》,发表于1974年。

MAINFRAME(主机): 起源无法确定,但是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则相信,“main frame”这个术语的出现要早于计算机,是在机械和电话时代出现的。而当它在上世纪60年代上半叶再次出现时,是用来指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或者更经常地被用来指称不带外设的计算机。到了上世纪70年代,组合词”mainframe”则主要用来称呼小型机。根据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今天,被大多数人视为主机制造商的IBM,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并未将这个词作为计算机的一个分类词来使用。在1964年IBM System/360的操作手册中你肯定找不到‘主机’这个词。”

MALWARE(恶意软件): 这是用来称呼大量恶意代码的术语,首先使用它的人是Yisrael Radai,时间是1990年7月4日,在一封公开邮件中他写道:“特洛伊木马只是恶意代码(我杜撰了这个词来称呼特洛伊木马、病毒、蠕虫等等)中极小的一部分。”不过Chris Klaus则被认为是在论述中广泛使用该术语的第一人。

ONE-TRANSITOR DYNAMIC RAM (单晶体管动态RAM,简称DRAM): 今天,几乎所有的电脑芯片都在使用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存储在一个内存单元中的每个信息比特都是由一个单晶体管和一个微电容构成的。IBM的研究员Robert Dennard为此在1968年申请了美国专利(专利号:#3387286)。今天的DRAM芯片一般可存储64Mb,是电脑和电器的一个关键部件。

PUBLIC KEY, PRIVATE KEY(公钥、私钥): Whitfield Diffie说,是他在1975年春杜撰了“公钥”一词来描述他作为“巡游密码专家”所采用的一种加密方法。

今天,Diffie富有远见的公钥加密概念已被普遍认为是数据安全领域的一次灵感爆发。使用者不必交换密钥就能彼此加密或解密信息。而且,信息接收者的公钥可以向全世界公布,只不过与此相关的还有一把密钥——Diffie称其为“私钥”——有了私钥和公钥,接收者便可解开加密的数据。Diffie在1976年的美国国家计算机学会上发表了他的公私密钥转换概念,并在同年与斯坦福大学的Marty Hellman教授一道发表了论文《加密学的新方向》。

Diffie认为,在公钥-私钥对的精心研制过程中,Hellman所做出的贡献和他自己的一样多。Diffie并不完全满 意“私钥”一词中的“私”字,因为“私密一词有多重含义。”但他补充说,全世界都应该感谢他的妻子Mary Fischer,在他们35年的婚姻生活中,Mary在他发明公钥的早期艰难岁月中给了他很多的灵感和支持,堪称是“公钥加密学之母”。 

PUNCH CARD(穿孔卡片): 早期的计算机输入指令用的一种纸质卡片,这个术语源自Herman Hollerith,他在1890年为美国人口局设计了电子制表系统,采用了穿孔卡片。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计算,缩写为RISC):根据IBM科学家John Cocke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发明,RISC被广泛用来描述一种CPU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简化的指令仍可提供较高的性能,随之出现的“RISC体系架构”则描述的是某些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ROUTER(路由器): 我们无法找出到底是哪个人发明了这个术语,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TCP/IP社区中,很多互联网先驱都称此设备为“gateway(网关)”,思科在某个地方甚至称其为“终端集线器”。部分是为了和其他也被称为网关(例如邮件网关)的设备有所区别,有一些早期的开发人员开始采用“router”这个词。 Noel Chiappa在1980年开始研制多重服务路由器,1987年6月,他在IETF RFC #1009中通篇都使用了“路由器”这个术语。从那时起,将“网关”改名为“路由器”就似乎被正式确定下来了。

SOCKET(套接字接口): 术语“socket”在组网领域的首次使用是在1970年2月12日发布的文献IETF RFC33中发现的,撰写者为Stephen Carr、Steve Crocker和Vint Cerf。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Croker写道:“命名空间的元素都可称为套接字接口。一个套接字接口构成一个连接的一端,而一个连接可完 全由一对套接字接口规定。”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补充道:“这比BSD的套接字接口定义早了大约12年。”

SOFTWARE(软件): 是由计算机执行的一组指令,和运行它们的物理设备即硬件相对应。这个术语是统计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兼AT&T贝尔实验室研究员John Wilder Tukey在1958年创造的,Tukey还在此之前12年杜撰了术语“bit(位)”(二进制位的缩写)。

WIKI(维基): Ward Cunningham说,为他在1995年开发的软件取名WikiWikiWeb的灵感来自一次夏威夷之旅,当地土语“wiki”的意思是“快捷”,他当 时乘坐的巴士就叫“Wiki Wiki巴士”。WikiWikiWeb后来简写成了“Wiki”。今天,一个“wiki”网站意思就是指一个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网站,众多的写手都可以为 该网站提供内容或编辑内容,这类网站中最有名的就是Wikipedia。

WORLD WIDE WEB(万维网): Web之父Tim Berners-Lee在W3C(万维网联盟)的网站上曾经描述过他发明Web时的初期工作。“第一个Web浏览器被称为‘WorldWideWeb’, 它毕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在当时是浏览Web的唯一方法。数年后这个浏览器又被命名为‘Neus’,是为了不至于混淆浏览程序和被浏览的信息空间。如今,‘World Wide Web’只用来称呼存储信息的空间了。” 

Mozilla FireFox 3 Beta4 将包含极大性能提升

MozillaLink公布了最新的浏览器性能测试对比结果.
他们用FireFox 3 Beta3与Beta4 Pre做比较,结果显示,Beta4 Pre的Javascript性能提升了一半,并且在内存占用测试上也比它的前辈小上许多.
不但是对内遥遥领先,Beta 4 Pre版本对外作战也是傲视群雄,值得注意的是,Beta4 Pre版本的JS处理速度已经超过了Opera许多.

SunSpider test results

Firefox 3 ultimate feature: Performance

《羊城晚报》:浏览器市场“后生可畏”

近日,Opera、Firefox先后推出了各自最新的测试版浏览器,让用户的浏览器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和生动,而微软的IE也加快了浏览器的开发进程.
在此之前,占据市场70%以上的IE浏览器更新速度非常慢.说到“浏览器”这个名词,除了少数专业人士,基本没有人知道.自从1998年微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捆绑IE,这一浏览器就迅速占领全球电脑屏幕,成为几乎所有上网人员见到并使用的第一个浏览器,从而成为浏览器的代名词,这一门槛,至今仍是其它专业浏览器厂商的噩梦.
而现在,Opera、Firefox、Safari等浏览器的占有率已经达到27%,并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些浏览器便捷的功能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而美丽的外观更是让更多人以时尚的名义更换了浏览器.

“此前我一直在用IE,但是自从尝试过Opera之后,我觉得Opera更加方便、易用,所以我也把它推荐给了我的网友.”网民Costa告诉记者.

确实,现在众多浏览器使用的多标签浏览、页面缩放等功能,已经为广大用户所喜爱,甚至一些网民及机构开始在IE核心上集成这些设置.

竞争让Opera、Firefox成长,竞争让消费者得到了更好的浏览器.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这一效应在浏览器领域更是根深蒂固.

这一现象正在被打破,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IE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显示持续的下降状态.而Opera、Firefox、Safari等浏览器的份额正在增长.

“正是Opera、Firefox这样的企业给整个浏览器行业带来了活力,从长远和整个市场来看,竞争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专家表示:“所以我们也能看到,IE这两年的技术更新速度也在提高,并且开始采取一些其他浏览器的功能,比如新的IE也支持多标签浏览.”

这一点,正印证了著名的“鲶鱼效应”———富有进取精神的新加入者往往能够促成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你选择何种浏览器,都会因为独立浏览器的出现而受益.

百度IM名敲定“百度Hi”29日起内测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百度今日凌晨在公司内部公布了IM产品内测通知。根据该通知,百度IM产品名字已敲定为“百度Hi”。另据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公司计划于29日上午正式展开该产品的全员内测。
据悉,百度北京总部今日凌晨悄然在公司门口摆出了“百度Hi”内测通知的易拉宝,以在天亮后吸引上班同事的目光。该易拉宝上面的内容是:百度Hi有奖抢“鲜”体验,请访问app.im.baidu.com。截稿前,该网址仍无法访问,其端口或只向百度内部员工开放。

科技时代_独家:百度IM名敲定“百度Hi”29日起内测(图)
“百度Hi”的首个LOGO(文雄 摄)

科技时代_独家:百度IM名敲定“百度Hi”29日起内测(图)
百度公司门口摆放的“百度Hi”内测宣传易拉宝(文雄 摄)
独家:百度IM名敲定“百度Hi”29日起内测(图)
百度Hi登录界面
  在此之前,外界关于百度IM的最新消息是,百度IM产品中文名字暂定为“百度 Hi”。而今日上午,新浪科技曾获悉一张百度IM截图。从截图上看,百度IM软件名叫“Baidu Messenger”,并不是之前网友热传的“百度小声”或者“百度说吧”。

  不过,百度官方当时未就该图片与名字发表评论。有内部人士对此指出,该界面是百度IM产品测试期间的一个版本,Baidu Messenger的名字也是暂定,最终名字与软件界面有望在下周敲定。

  百度有意推IM产品的传闻由来已久,近期在其官网最新公布的招聘页面中,百度已向外界罗列出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研发工程师(搜索新产品研发部)、即时通信软件产品经理(客户端软件业务部)等职位,上述工作地点均在北京,百度IM战略布局初具雏形。

  随后,新浪科技获悉一封百度公司内部邮件,该邮件面向全体员工征集对公司做IM(即时通信软件)的意见和看法。这是继宣布招聘IM研发人才之后,百度在IM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CEO李彦宏此前也对外界风传百度将做IM的消息保持高度关注,他曾评论说“百度小声是个不错的名字,我喜欢,就是不知道是谁的创意。”上述“百度小声”正是百度IM名字的一个传说版本。

  有相关人士表示,百度曾考虑过“百度小声”、“百度说吧”、“百度Hi”等中文名字,最终带有百度空间“Hi”印记的后者在内部获得较高支持率。实际上,百度对IM产品的定位也正是为满足其社区用户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去年宣布将进入C2C市场,已引起阿里巴巴方面的高度关注。如果百度大举踏入IM市场,未来难免在市场中正面遭遇腾讯,IM市场的格局也因此添加几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