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互联网络

.CM域名高管跑路 中国注册者损失惨重

非洲中西部喀麦隆共和国的国家顶级.CM域名从3月3日起出现不能解析故障,.CM注册商和代理商透露.CM顶级管理局负责人因内部原因疑似跑路。 对于占据.CM域名全球绝大部分注册用户的中国注册者,损失惨重,初步估计损失达千万左右。

据了解中国的.CM域名注册数量占据全球大多数,并且注册价格很贵,在1000元/年左右,目前中国用户投入已不下千万。不过.CM域名的 名声并不太好,自从注册局从2009年8月1日开放注册该域名以来,该域名解析故障就连连不断。

即使如此还是吸引了大批注册者追捧,其根本原因就在与.CM域名和主流的.CN、.COM域名类似。同时,.CM域名宽松的注册政策,注册者 不需要提交资料、不需要审核、甚至没有域名仲裁机制。

域名圈内将这类容易拼写错误的域名称之为打字排印错误域名,这类域名适合域名停放,赚取广告费,或搭建钓鱼网站、山寨网站等,而真正用于企 业建站的少之又少。

域名专家认为,这种注册政策,完全无视中国域名管理规定和国际惯例中的域名注册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为网络钓鱼、网络欺诈等非法行为提供了环 境,给整个域名市场带来了混乱。

前不久,著名安全公司McAfee的报告显示,.CM域名是互联网世界中最危险的区域,标识度为最高的红色

美媒称谷歌即将停止审查搜索结果 但不会完全退出中国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1日报道,消息人士透露,谷歌可能将几周内停止在中国对搜索结果进行审查,但是它可能并不会完全退出中国市 场。
这名人士表示,谷歌最后或将与中国几家不同机构分别签订协议,以这种方式对其某些在中国的业务继续控制经营。他说,“谷歌有方法不100%退出” 。

据报道,除了google.cn,谷歌在中国市场上还有销售、研发及其它经营活动,包括在一些中国公司的投资。即使google.cn关闭后, 这些业务可能还会继续运营。

谷歌对美国放松互联网国外管制表示欢迎

谷歌公司政策沟通部门主管鲍勃·布尔斯汀(Bob Boorstin)3月9日对美国政府做出的对伊朗、苏丹、及古巴三个国家放松互联网通讯出口管制的决策表示欢迎。
布尔斯汀宣称,美国政府做出的这项决策可以使得谷歌公司向这三个国家提供谷歌公司的搜索及其他互联网服务。比如说,谷歌公司可以向这三个国家提供地图软件 “谷歌地球”、图像管理软件Picasa、及互联网聊天客户端软件谷歌Talk。

布尔斯汀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说:“美国政府所做的这项决策非常睿智。我们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民可以共享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而美国政府所做的 这项决策使得我们可以向这个梦想迈进一小步。”

美国财政部宣称,这项对现有贸易制裁方面的改革决策是为了帮助这三个国家的人民可以享用即时通讯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

最近,谷歌公司在许多国家的运营处于危机状态。上个月,三名谷歌公司高管被意大利当地法庭以侵犯意大利个人隐私法逮捕。其主要原因是一段欺凌意大利自闭少 年的视频获得谷歌公司网站公开发布的允许,而向网民公开发布这段视频。

布尔斯汀声称,意大利法庭的互联网审查制度可能会“鼓励网络专制的流行”。但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各国政府有权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管理。

台湾地震导致海底光缆受损 目前已全部恢复

本周四台湾高雄发生的地震以及多次余震导致台湾周边多条海底通信光缆受损,服务中断。台湾中华电信派出人员紧急抢修,到目前为止, 全球通信和互联网服务已全部恢复。
中华电信表示,最初的地震导致4条海底通信光缆出现6处受损,致使周四及周五早些时候通信服务中断。不过将服务转移至未遭损坏的光缆之后,全球通信和互联 网服务已经得以恢复。 閱讀全文

Adobe, 微软论剑 Flash, Silverlight 与 HTML5

大约3年前,微软推出 Silverlight 1.0,那时,Adobe 携 Flash 拥兵自重,尽管微软对 Silverlight 的推广力度非常强,却并没有撼动 Adobe 的霸主地位,或许市场为二者都保留了空间,如今 HTML5 风声鹤唳,informationweek.com 召集微软和 Adobe 就 Flash,Silverlight 和 HTML5 做了一番辩论。 閱讀全文

Google 云计算的灾难恢复技术

灾难恢复是个令人不快的话题,但必须面对,拿一个公司的邮件系统为例,有的公司会对过去的邮件进行备份,备份的频率或许是每日或每周,灾难发生后, 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系统,尽管可以恢复一些,但这种周期性的备份只保证已备份的数据的安全,最近一次备份到灾难发生之间的数据却是彻底没有了。 閱讀全文

谷歌App Engine宕机:备份数据中心发生故障

谷歌应用开发者服务Google App Engine(谷歌应用引擎)周三宕机,原因是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发生故障,目前还不清楚这一故障对多少客户造成了影响。
谷歌应用引擎集团在太平洋标准时间8:36(北京时间25日0:36)发表声明称:“自太平洋标准时间7:53(北京时间23:53)起,App Engine服务意外中断,对大多数App Engine应用造成了影响。目前技术团队正在迅速着手解决这一故障。”

此后,该集团又在太平洋标准时间9:30(北京时间25日1:30)称:“我们仍在积极处理服务中断故障,我们的一个备份数据中心也遇到了问 题。我们将以每30分钟一次的频率继续提供相关状态更新。”

与此同时,Google App Engine的网站也已宕机。谷歌目前还未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

欧盟委员会证实已收到对谷歌的反垄断投诉

欧盟委员会24日发表声明说,已经收到了相关企业针对美国网络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公司的反垄断投诉,但尚未就此发起正式调查。
声明说,欧盟委员会共收到了3份投诉,目前正在进行研究。收到投诉后,欧盟委员会已按正常程序于本月早些时候通知了谷歌公司,要求其就相关指责作出回应, 但暂未对谷歌启动正式的反垄断调查程序。 閱讀全文

谷歌发言人证实Google Reader实现实时更新

谷歌发言人证实Google Reader已经实现了实时更新,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订阅更新将实时出现在Google Reader页面上。谷歌将在未来几天就此事正式发布消息。
此前热门博客或新闻网站上的更新要半个小时之后才会出现在Google Reader上。而现在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订阅源(包括RSS订阅源)的文章可以几乎即时出现在Google Reader上。

Google Reader推出之后,博客作者和读者就开始抱怨更新滞后的问题。但谷歌一直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PubSubHubbub协议是由谷歌员工布伦特·斯拉特金(Brett Slatkin)和布拉德·菲茨帕特里克(Brad Fitzpatrick)研发的pubsub(发布/订阅)协议,可以显著缩短订阅源从发布到被客户端发现之间的时间。谷歌于2009年7月正式发布这个 协议,此后相继应用到谷歌产品Blogger、Google Alert和Reader当中。

需要指出的是,Google Reader的实时更新只适用于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博客。

Google收购reMail:收购就是为了杀死它

新闻来源:techcrunch.com
Google今日收购了reMail,一家一家高级移动E-Mail电子邮件技术提供商,目前主要为iPhone提供E-Mail的周边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reMail创始人和CEO Gabor Cselle在博 客上宣布了这一消息时,顺便提到,Google和reMail已经达成共识,不再继续开发iPhone应用程 序,而且已经将现有产品从苹果的App Store上撤出。 有的收购是为了获取技术,有的收购是为了获取客户,有的收购是为了获取市场,但Google这次收购reMail,怎么看就是一次防守性收购, 打击iPhone作为邮件终端的能力,也许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是对的,Google 的“不作恶”信条就是Bullshit

Google刚刚完成了另一项新的并购,这次中标的是reMail,一家高级移动E-Mail电子邮件技术提供商,目前它主要为 iPhone提供E-Mail的周边服务。
reMail创始人和CEO Gabor Cselle已经在blog上 宣布了这一消息,他们整个团队将全部并入GMail,并开始为Google工作开发相关应用,之前,Google还并购了社会搜索服务提供商Aardvark, 显示广告技术公司Teracent和 AdMob网络。

Avira防毒软件(小红伞) 官方简体中文版下载

喜欢红伞又苦于英文的童鞋有福了,终于可以用上官方的简体中文版小红伞了,还等什么呢?赶快去下载吧!另外,官方的简体中文页面也可以访问了!这是 德国人给我们的新春大礼!以下地址由英文版下载地址推测得到,安装界面、主界面、帮助全是简中。

F版:http://dlce.antivir.com/package/wks_avira/win32/zhcn/pecl/avira_antivir_personal_zhcn.exe
P版:http://dlpe.antivir.com/package/wks_avira/win32/zhcn/pepr/avira_antivir_premium_zhcn.exe
大P版:http://dlpro.antivir.com/package/wks_avira/win32/zhcn/prof/avira_antivir_professional_zhcn.exe
S版:http://dlpe.antivir.com/package/wks_avira/win32/zhcn/isec/avira_premium_security_suite_zhcn.exe
另外,Avira的官方中文网页也已经出现: http://www.avira.com/zh-cn/index.html
免费版的也有了: http://www.freeav.com/zh-cn

谷歌Buzz服务刚推出即成为垃圾邮件攻击目标

据安全公司Websense称,尽管谷歌的“Google Buzz”服务本星期才刚刚推出,但是,垃圾邮件制造者已经把谷歌的社交网络服务“Google Buzz”当作攻击的目标。
Websense 称,Twitter网站在推出一段时间之后才成为垃圾邮件制造者的攻击目标。然而,垃圾邮件制造者已经学会了如何滥用社交网络,他们仅用两天时间就开始攻 击谷歌的“Google Buzz”服务。Websense安全研究经理Carl Leonard说,令人担心的事情是垃圾邮件制造者最近已经改善了社交网络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迅速对“Google Buzz”等新的服务进行攻击。

Leonard说,要安全地使用“Google Buzz”等社交网络服务,企业需要使用一个安全解决方案保护自己和员工。这个安全解决方案要能够实时跟上社交网站不断变化的内容。

Websense称,Web 2.0网站让用户生成的内容成为网络犯罪分析和垃圾邮件制造者的主要攻击目标。研究发现,博客、聊天室和信息栏中用户生成的评论有95%是垃圾信息和恶意 信息。

而且,在2009年下半年,81%的电子邮件保护恶意链接。

Websense称,当前新兴的威胁经常侵入传统的杀毒和安全解决方案领域,表明了对统一的网络、数据和电子邮件安全的需求。拥有正确的技术支持,Web 2.0将为提供真正的业务好处开辟许多新的机会。

Websense劝告网络用户在点击不明的链接的时候要非常谨慎。它还说,谷歌要准备好应对这项新的服务将产生的大量的垃圾信息。

Google宣布YouTube支持IPv6协议

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周五通过博客宣布,YouTube将正式开始支持IPv6协议。以下为Google博客文章全文:19世纪末,首批电话号码很短也很简单,只由几个数字组成。那时的电话要通过话务员转接,这些话务员需要手动将电话与所呼叫的目的地的线路接到 一起。随着打电话的人越来越多,电话号码的长度也从3到4位数字增加到7位,最终又到增加到10位或更长。如今,像曼哈顿这样的城市都需要配备多个不同的 区号(例如917、646、212、347等),如果你想要拨打国际长途,还需要再加几位号码。

这段历史与YouTube有何关系呢?IP(互联网协议)是整个互联网数据传输所使用的一种协议,其作用就像一个世纪前电话的接通方式。每个连 接都拥有一个IP地址,作用就像电话号码。与电话号码一样,这些IP地址需要扩展,以便容纳所有新加入的用户。问题在于,目前所使用的IPv4协议使用 32位编码,这种地址正在被快速耗尽。2000年时,互联网用户已经消耗了50%的IPv4地址。如今,可用的IPv4地址不足10%。一旦这些地址耗 尽,用户就必须分享地址,因为这些地址已经不足以容纳所有用户。

但希望尚存。采用128位编码的IPv6协议所提供的地址要多得多,使得所有人拥有的个性化IP地址数量都能够达到难以置信的地步(2的64 次 方或更多),每个设备都能拥有一个,这就好比在你家里安装了一台电话交换机一样。不必分享IP地址对用户而言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无论何时, 他们都可以收到更好且更为相关的信息。这对于开放性和新的应用同样是一种胜利,因为互联网上的任何一台设备都能够与其他上网设备直接相连。这同样是安全的 胜利,因为黑客要发现你的设备并对其进行攻击将更为困难。但直到现在,IPv6的普及率仍然没能赶上IPv4。而且内容创建者和用户也都没有大规模采用这 一协议。

自从IPv6.google.com(该网址需要IPv6连接方可访问;如果没有这种连接,请要求你的ISP部署这一连接)发布以来,我们便承 诺会支持IPv6,并逐步为更多的服务稳步添加IPv6的支持。YouTube无疑已经成为最需要IPv6支持的服务。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非常自豪地宣 布,YouTube将支持IPv6协议,并将开始把世界各地的一些网站的视频流向我们的Google over IPv6合作伙伴提供。由于有了YouTube,我们现在拥有大量通过IPv6传播的内容,也将拥有大量的用户和流量。对于YouTube及其用户以及互 联网的开放和易用性而言,今天都是大喜之日。

一部百度PK谷歌的关键字典:从A到Z(图)

一部百度PK谷歌的关键字典
一部百度PK谷歌的关键字典
一部百度PK谷歌的关键字典
一部百度PK谷歌的关键字典

本报特约作者 杨宇良

每次看到M型的艳色拱门,许多人都会想起冒着热气的汉堡和薯条。

没错,全世界都一样,文化可以浓缩成一个符号。

网络上,一个简单字母的背后,往往渗透了公司理念和商家卖点,最典型的,莫过于百度和谷歌——轻点鼠标,进入百度或谷歌,每个字母都会从搜索框 里弹出一系列词条,按照点击率的多少,揭示着网友们的偏好。

游戏规则很简单——从A到Z,……ready?……Go!

A:

谷歌搜出了“Alibaba”和“amazon”,分别代表了马云和贝索斯的电子商务理想,可见谷歌对商业文化的关注度很高。

百度搜出了“AC米兰”,看来国人对红黑军团喜爱由来已久,百度对体育的执着可见一斑。

B:

谷歌搜出了“百度”和“bbc”,前者颇有点讽刺意味,替竞争对手做嫁衣。至于bbc,英国老牌媒体,说明谷歌更懂英文。

百度搜出了“bobo组合”和“bb霜”,前者发迹于好男儿赛场,由井柏然和付辛博构成,参演了即将上映的《全城热恋》。“bb霜”,护肤品, 《快乐大本营》中“型男”互相送礼之物。

C:

谷歌搜出 “cnki”,中英文翻译助手。

百度搜出了“CCTV”,嗯, 这个名词意味着美女新主播、春晚、开年大戏等等。

D:

谷歌搜出了“DJ”和“DELL”,前者是音乐的旗手,后者是PC直销的鼻祖,这说明谷歌兼顾人力价值与产品功效。

百度搜出了“DNF”,《地下城与勇士》引起了玩家不少纠结。说明百度也是玩家聚集地。

E:

谷歌搜出了“Earth”和“eBay”,前者是谷歌地球应用广泛性的体现,后者是美国著名电子商务网站,巴菲特在这里卖出最贵的餐券,冰岛差 点在这被拍。

百度搜出了“EMS”和“e66”,前者是国内邮政快递服务,网购几乎离不开它。后者是诺基亚的一款经典商业智能手机。

F:

谷歌搜出了“Flash”、“Facebook”和“Firefox”,Flash是小动画,人人都爱看。Facebook是近两年崛起的社交 网站,一个哈佛肄业生在宿舍里做出的玩意儿,居然成了万千宠爱。Firefox是浏览器的老江湖,虽然不如IE普及,但仍有一定知名度。

百度搜出了“fanyi”,即翻译的拼音,再次说明百度更懂拼音的重要意义。

G:

谷歌搜出了“Gmail”和“Google map”,说明谷歌衍生产品的流行度。

百度搜出了“Google”,同样的讽刺!说明两大搜索引擎都拥有自己的铁杆粉丝。

H:

谷歌搜出了“HP”和“hotmail”,前者是惠普, PC、笔记本、打印机,都很抢手。后者是微软捆绑的邮箱。

百度搜出了“hao123”和“houdao”,前者是百度多年前收购的一个索引网站。“houdao”即“厚道”,出名于冯小刚的电影《手 机》,其中张国立扮演的费默与葛优扮演的严守一,通通栽在这两字儿上。

I:

谷歌搜出了“is”、“ip”、“iPod”和“iPhone”,is是英语中常用的be 动词,ip是网络地址,iPod和iPhone都来自乔布斯的苹果帝国。

百度搜出了“icbc”,“imax”和“iris”,icbc,中国工商银行的英文简称,有好事者诙谐地称之为“爱存不存”。

IMAX是超大屏幕电影放映系统,由于《阿凡达》的热映迅速引起国人关注。Iris是韩国的一部谍战大戏。

J:

谷歌搜出了“Javascript”,证明这里面极客云集。

百度搜出了“Jay”,“junshi”, “jinjiang”。Jay是周杰伦的英文名。Junshi,即军事,国内军事迷一直是网友组成的重要力量。Jingdong,为京东商城,一家人气很 旺的电子商务网站。

K:

谷歌搜出了“Ku6”和“kaixin”,前者视频看个够,后者是人人网的另一块阵地,去年上演“真假开心网”的迷局,甚至对簿公堂。

百度搜出了“kaixin001”和“kugou”,前者是热度很高的社交网站,后者的在线音乐盒有很高人气。

L:

谷歌搜出了“logo”、“Linux”、“LG”和“LV”,第一个是品牌的英文,体现了商业价值。Linux是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开发者的 乐园。LG是韩国电子品牌。LV,这个奢侈品牌如今成了身份财富的象征,女孩都爱LV。

百度搜出了“Lady Gaga”、“Levis”和“Lenovo”,第一个是衣着浓艳的雷人教母。第二个是统治牛仔裤帝国150多年的牛品牌。第三个是联想更名后的英文。

……

从A到Z,旅程的终点,谷歌与百度的路线竟是如此不同:谷歌关心技术、管理、产品、服务,甚至是每一个可能藏着魔鬼的细节,严谨而思维缜密,总 希望通过DIY的方式释放电脑的所有潜能,让自己获得最丰富的回报;但是,百度要轻松得多,他更像个时尚的乐天派,每天玩玩游戏,看看体育,关注新闻,不 忘娱乐,所有潮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一个不落。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百度和谷歌用户差异决定的,谷歌许多用户更注重于专业,百度用户则立足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家长里短,本土文化的强势回归在 这里得到了真切的证明,这里的土壤可以感染每一个讲国语的普通人,所以它做到最大。

Google 加入反 IE6 联盟:IE6 真的能被消灭吗?

剿杀 IE6 的战斗仍在继续, 一家重量级公司的加入为这场战斗增加了决胜的砝码,Google 宣布,从 2010 年 3 月 1 日起,Google Docs 和 Google Sites 将不再支持 IE6。如今,宣布不支持 IE6 的公司已经构成了一份长长的名单,然而,IE6 是真的那么轻易被剿灭吗?

Google 在其官方博客中写道:

很多公司都停止支持 IE6 等旧浏览器,我们也将从 Google Docs 和 Google Sites 开始加入这一行列。从3月1日起,这些产品中的某些重要功能在这些旧浏览器中将无法正常使用。

关于 IE6 的一些问题以及它为什么被剿杀,可以参阅以下文章:

然而 IE6 真的那么容易被消灭吗?

这段文章来自 thenextweb.com,作者讲述了为什么 IE6 仍然存在以及为什么它不那么容易被消灭。

IE 确实被开发者痛恨,它已经过时,且不支持最新 Web 技术和标准,然而却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这主要是由那些没有及时升级他们的软件系统的公司导致的。现在,Google 也加入到反 IE6 运动,然而 IE6 并不那么容易被消灭。

Google 从 Google Docs 和 Google Sites 开始停止对 IE6 的支持,然而,使用 Google Sites 的公司寥寥无几,而在企业领域 Google Docs 和微软 Office 相比,仍不足为道。虽然 Google 最终会陆续停止其它产品对 IE6 的支持,但必须知道,很多企业坚持使用 IE6 的原因是他们有很多旧的 Web 应用是建立在 IE6 基础上的(译者注:IE6时代曾诞生过大量只支持 IE6 的企业 Web 应用,如 BS 版的 ERP,OA 和 CRM 系统),除非 Google 在搜索主业中停止对 IE6 的支持,否则,企业用户市场仍然会保留 IE6。

最终,或许微软才是真正能将 IE6 消灭的公司,很多公司正在计划向 Windows 7 迁移,Windows 7 包含最新的 IE 浏览器,甚至根本没 带浏览器,这将敦促企业用户重新考虑那些只支持 IE6 的 Web 应用的存留问题,而在当前,他们可以不要 Google 的那些服务,却不能不要IE6,另外,Google 的 Google Chrome Frame 可以帮助 IE6 用户绕过目前存在的问题。

译者注:在国内,IE6 庞大的用户基础还来自网银和政府网站这两个根深蒂固的 IE6 拥趸,而这两个 IE6 拥趸只所以抱住 IE6 不放的原因是,他们的大量应用是基于 IE6 ActiveX 控件的。

本文来源:
http://mashable.com/2010/01/29/google-ie6/
http://thenextweb.com/us/2010/01/30/google-kill-ie6/
中 文翻译来源:锐商企业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官方站



Firefox和微软已将CNNIC添加到根证书列表中,如何阻止 CNNIC 证书?

“Microsoft和Firefox已经将CNNIC作为根证书颁发机构添加到证书列表中: Microsoft 的PDF
https://bugzilla.mozilla.org/show_bug.cgi?id=47676 6
https://bugzilla.mozilla.org/show_bug.cgi?id=52500 8
出于对某机构的不放心,害怕被”别有用心”的朋友用于劫持SSL会话,许多朋友建议将CNNIC根证书添加到不受信任列表中。 有网友给出了方法。”

如何阻止不信任的 CNNIC 证书

是的,CNNIC 这个完全不可信任的有关部门,竟然诱惑微软将其列为根证书发布者,这个消息太可怕了。并且 Firefox 也信任了 CNNIC 证书,这是疯狂的事情,中国互联网将更加恐怖。

钓鱼、欺诈、窃取用户隐私、完全没有法律规则可寻,要想避免其害,必须尽快将其根证书列为不信任。要想知道何为数字证书,请访问维 基百科,以及数字证书欺诈会产生什么后果

Twitter 上有同学分享了 CNNIC ,我不信任你!——从“受信任的根证书”里赶走 CNNIC | Felix’s Blog,结果该网站瞬间由于流量过大 而宕机。 而我手快删除了 Firefox 的证书,结果没办法让 IE 也不信任它。

提供证书下载:https://dl.dropbox.com/u/1356279/proxys/CNNIC.7z 感谢 @flying19880517 和 @terryxxy 提供证书给我。注意此证书是用来不信任的,不是用来安装的。

由于 Firefox 可以很容易的删除证书使其变为不受信,但 IE 证书就需要使用 Windows 的证书管理器来添加,所以还是需要下载后导入使其不受信任。另外苹果用户参考 苹果下的FIREFOX如何删除CNNIC的根证书, 需翻墙。
从 GR 里搜索到了该文章,转载如下:

Twitter 上惊闻“ 微软把 CNNIC 列为根证书发布者 ”,赶紧 Google 一把,发现 Mozilla 同样也已经在 3.6 版 的 Firefox 里这么做了。

出于对 CNNIC 深深的不信任,我决定将 CNNIC ROOT 从“受信任”的列表里赶出去。

因为 IE/Chrome 采用微软的 CA 目录,而微软现在暂未将 CNNIC 加入,因此需要先从 Firefox 中导出这几个证书。再添加到 Windows 的“不信任”列表,以 防范于未然 。下面便是具体的步骤了(包括 IE/Chrome/Firefox ):

1 、如果没有安装 Firefox 浏览器的 3.6 最新版 ,或者在下面的操作中没有找到相应的证书,可以从这里下载这三个证书,然后跳到第 5 步: CNNICROOT.crt CNNICSSL.crt Entrust.netSecureServerCertificationAuthority.crt

2 、打开 Firefox 浏览器,工具 (Tools)-> 选项 (Options)-> 高级 (Advanced)-> 加密 (Encryption)-> 查看证书 (View Certificates)

3 、在 证书机构 (Authorites) 标签页中找到” CNNIC “组的” CNNIC ROOT “项,按 导出 (Export) (备份到本地),然后 删除 (Delete) 。( RT JimmyXu: 在 Firefox 里对自带根证书执行“删除”操作就相当于是禁用其所有 目的 ,并不会将其删除。)

4 、在” Entrust.net “组中找到” Entrust.net Secure Server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 ( 序列号 37:4A:D2:43 的 ) 和” CNNIC SSL “证书,同样导出并删除。(注:这也是 CNNIC 使用的证书)

 5 、打开开始菜单 -> 运行(或者直接按 Win-R )

6 、输入 certmgr.msc ,打开 Windows 的证书管理器。

7 、展开” 不受信任的证书 (Untrusted Certificates) “,右键单击其下” 证书 (Certificates) “项,在” 所有任务 (All Tasks) “子菜单下单击” 导入 (Import) … “

8 、分别找到刚才保存的三个证书,依次导入 (Next->Browse … ( 找到相应文件 )->Next->Next->Finish) 。

想检验操作是否成功?在浏览器里访问  https://www.enum.cn/ ,如果提示证书被拒绝,就证明操作成功了!

十分感谢推友 @Ratoo 和 @jimmy_xu_wrk 在这个问题上对我的帮助:)

(另:十分感谢使用中文版系统的朋友告诉我相应选项在中文版中的名字,谢谢!)

日本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遏制犯罪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也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诱发犯罪.对涉世不深、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讲,更是如此.日本警察厅2月底公布了2008年日 本网络犯罪统计情况.据统计,2008年共破获网络犯罪案件6321件,比2007年增加了15.5%,5 年间增长了3倍.其中传播儿童色情物品案件254件,同比增长32.3%,违反青少年保护条例437件,同比增长90%.

另据统计,全国网络犯罪咨询窗口 2008年共收到关于网络诽谤、中伤的报案1.15万余件,比前年增加近30%,首次突破1万件.

未成年受害者增加手机成为重要媒介

日本警方统计将网络犯罪分为非法入侵、侵犯电磁记录、利用网络的犯罪三大类.在利用网络犯罪这一大类中,又细分出网络诈骗、传播淫秽物品、猥亵儿童、传播儿童色情物品、违反交友网站规定、违反青少年保护规定,侵权等类别.

在2008年利用网络的犯罪中,送检的猥亵儿童案为507件,较前年(551件)略有减少,但传播儿童色情物品案较前年增加了近33%,违反青少年保护条 例的增加了90%达到437件.警方介绍,代表性案例如神奈川县43岁某无业人员违反禁止儿童卖春、儿童色情法的案件,在因特网上开设照片投稿网站,将投 稿的儿童色情照片提供公开浏览.该案已于去年10月送检.

网络犯罪未成年受害者中,涉及交友网站的为724人,比前年有所减少,但是博客网站等非交友网站的未成年受害者,有大幅增加,达到792人,首次超过了交 友网站受害者,其中女性受害者占了绝大多数.警察厅认为“这说明非交友网站的情况也非常严重,不容忽视”.鉴于此新情况,警方首次开始单独统计非交友网站 未成年人受害情况.

由于利用交友网站诱骗未成年人进行性侵害的案件层出不穷,相关法律已进行了相应修改.建立交友网站需向警察厅申请,运营网站时发现诱骗未成年人的帖子要立 即删除.从统计数字上看,这些规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警察厅也表示,强化非法发帖的监视体制,禁止非法发帖,目前只是靠网站业者的自觉配合.

日本的3G网络已经普及,在利用网络的犯罪活动中,未成年受害者绝大部分是通过手机上网的.日本某手机网站拥有1200万会员,去年5月就发生了某无业男 子与一名通过此网站结识的小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案件,该男子已因涉嫌强奸被捕.同年11月,还发生了一高中女生被从此网站认识的网友杀害的惨剧.据说,现在 该网站有400名员工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非法留言.

为了减少未成年人上网的机会,文部科学省于1月底给日本都道府县(均相当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教委发放通知,原则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此前,日本不少地方就已经陆续开始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有的地方对高中生也进行了限制.

网络诽谤屡创新高匿名实为重要原因

2008年,警方共接到网络诽谤、网络中伤的报案共11516件,创下了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万件,比2007年的8871件增加了近30%,比2005年(5782件)翻了近一番.

日本网民称大规模网络诽谤、中伤为“着火”.最近,日本影响较大的“着火”事件,是在某笑星博客中对其集中进行的诽谤.2000年前后,网上就零星流传此 笑星与一起女高中生被杀案有关.2008年1月,该笑星开设博客,不久便有大量帖子指称其为“杀人犯”,让其“去死”.该笑星在其所属事务所的主页上数次 澄清与事件无关,但都于事无补,不得已于去年8月份向警方报案.

今年2月4日,一名发帖称要杀了该笑星的女网民被警方以涉嫌恐吓罪书面送检.第二天,又有18名网民以涉嫌诽谤被警方书面送检.这些人相信自己说的是事实,而他们的信息来源却都是道听途说,最终是以讹传讹,伤害了无辜的人.

对此警方称,希望此案能对在网络上不负责任信口开河的行为敲响警钟,并感叹网民对发帖可导致犯罪的意识太淡薄.有报道称,警方借此行动,旨在提醒网民,网络即使匿名,当事人也可被锁定,希望以此打消一些人以为匿名就不会事发的念头.

曾著有《WEB“着火”》一书的评论家荻上称,网络不是完全虚拟的空间,网络与现实相联系.现实社会不能做的,在网络上也不能做,做了就会受罚.由于网络 具有匿名性,所以才有了“着火”现象.“着火”与现实世界的虐待、私刑性质一样.对个人群起而攻之在网络,在现实中都是越线的行为.

反思网络匿名制度下力遏制泛滥趋势

网络匿名制原本是为保护隐私而推行的.但匿名上网却给追查用户的真实身份和寻找犯罪证据增加了难度,也为有犯罪企图的人提供了便利,使违法之徒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日本警方目前已经加强了对网站的监控力度,一旦发现可能诱发犯罪或者威胁到公共安全的有害信息,就会要求网站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将其删除.网络通信记录也会被保存一段时间以备查找犯罪证据之需.针对公共无线网络等的管理规范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日本《每日新闻》曾发表社论指出,面对难以计数的网站,这些对策仍显得被动.考虑到网络匿名犯罪案件不断增加,日本许多专家认为有必要重新反思为保护隐私而推行的网络匿名制,应考虑采取措施遏制网络匿名制实施过头的趋势.

制定完备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网络监管

为了遏制网络色情暴力,日本通过制定相对完备的法律,加强网络监管.

日本加强实施《交友类网站限制法》.法律规定:利用交友类网站发布“希望援助交际”类的信息,可判处100万日元以下罚款.同时,交友类网站在做广告时要 明示禁止儿童利用,网站也有义务传达儿童不得使用的信息,并采取措施确认使用者不是儿童.家长作为监护人,必须懂得如何使用过滤软件过滤儿童不宜的内容, 并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

目前,日本各级警察部门都公布了举报电话,并实施“网络巡逻”.警局职员在受警方委托的团体协助下,监控网站、论坛上的信息.一旦发现违法或有害信息,警方可要求网络服务供应商或论坛管理者予以删除.

互联网自从诞生以来,人类的生活生产得到了革命性的突破.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虚拟空间下,鲜花与毒草同在.显然,从法律和技术两个方面的监管无疑是重要的方案.但是,净化网络环境,不仅需要全社会恪守道德底线,更有赖于法律和技术的双管齐下.

轮子上的袖珍数据中心

最近 Rackable Systems 推出一款袖珍式数据中心,可以自由移动并直接插到普通的电源插座上供电。它拥有一个微型数据中心所需要的所有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UPS,以及供电。关于数据中心,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新设想,其中最大胆的是 Google 的海上数据中心

这个叫做 MobiRack 的数据中心,拥有相当于5到16U的空间,使用半尺寸服务器,因此它的深度只有15.5英寸。在这点有限的空间,MobiRack 提供了多种配置,可选 Intel 或 AMD 处理器,可以配置8台配备 Xeon 或 Spteron 处理器的2U服务器,以及5只3.5寸或10只2.5寸硬盘,总存储容量可以达到40TB。

MobiRack 内置交流供电,某些型号也支持直流供电,包含备用电池与整流设备。MobiRack 所有端口可以直接从前面访问,这样用户可以将它靠墙放置。

Rackable 的产品主管 Saeed Atashie 告诉 Internetnews.com, 该产品面向那些有移动需要的用户,适合任何办公室与场地结构。Atashie 表示,MobiRack 可以在有限空间提供高密度刀片式服务,而且可以通过直流供电,该数据中心还非常经济。

本文来源:http://www.internetnews.com/hardware/article.php/3792341/Rackable+Offers+Datacenter+on+Wheels.htm
中文翻译来源:COMSHARP CMS

微软表示 IE8即将推出

微软公司Internet Explorer小组经理Dean Hachamovitch表示,虽然微软没有确切的发布IE8的时间表,但是IE8″指日可待”.他在接受电话访问时表示,现在正在从OEM等渠道接受用户反馈过来的体验信息,微软正在对IE8进行完善,以确保用户能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

现 在微软的IE8处于RC2阶段,之前有消息称IE8正式版将在明年推出,但是具体时间一直未有说明,此次nternet Explorer小组经理Dean Hachamovitch的表态说明IE8很有可能在Windows 7 beta1 出来之后不久就可以问世.

中国开通镜像服务器 域名解析不绕道美国

12 月19日消息,网通集团宣布,已与美国威瑞信(VeriSign)公司达成协议,将开通根域名中国镜像服务器,今后中国网民访问.com以及.net网站 时,域名解析将不再由设置在境外的域名服务器提供服务,长期以来在中国访问.com以及.net网站的安全性问题得到了保障,上网速度也将提升.网通集团 表示,已于12月14日与美国Verisign公司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正式开通互联网根域名中国镜像服务器.

由于此事的重要性,美国商务部古铁雷斯部长、中国商务部易小准副部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韩夏副局长、Verisign公司约翰·多诺万副总裁、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朱立军副总裁等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并启动了根域名服务器的开通.

解决了访问.com网站的安全问题

此次建立互联网根域名中国镜像服务器是在信息产业部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与美国Verisign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

据悉,以前,中国互联网网民访问.com、.net网站时,域名解析需由设置在中国境外的域名服务器提供服务.一直到去年,美国商务部还曾宣布,将坚持保 留对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rootserver)的监控权,这一声明的隐含信息是:美国将继续掌握全球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因此,有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再 次成为互联网业界的关注焦点.

信产部电信管理局和网通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开通根域名中国镜像服务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解决了中国网民访问.com 、.net网站时,域名解析需由设置在中国境外的域名服务器提供服务的问题,使中国互联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保证;同时,将大大提高了中国境内互 联网用户连接相关网站的速度,有利于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GMail Labs新成果:直接把邮件转换成Google文档

新闻来源:Google官方博客
也许你不止一次的,在用邮件讨论完某个问题后,吃力的将其中的有效信息整理汇总到一个文档中。Google实验室的新成果可以帮你省去这个繁琐的步骤,只需要点击“创建到文档”就可以轻松的把邮件转换为Google文档。

如果你只是想创建一个空白文档,同时按“g”和“w”就可以了(确定你开启了“键盘快捷键”功能)


在google实验室页面,点击“创建文档”旁边的“启用”,然后保存设置就可以体验到这项新功能。

Internet Explorer 0day漏洞可能会愈演愈烈

美国安全公司SANS“互联网风暴中心”周五表示,一些黑客已对全球数千个合法网站发起攻击,并上传相应恶意代码,试图利用最新曝出的微软IE浏览器漏洞向网民发起攻击.SANS及其他安全公司预计,今后数天甚至数周内,这种攻击的数量将急剧增长.微软周三证实,IE 7浏览器中新发现了一个漏洞.该公司周五又表示,该漏洞存在于所有版本的IE当中(即从IE 5到IE 8 beta 2都受到影响).微软周五没有透露将于何时发布该漏洞的补丁程序,但建议用户屏蔽oledb32.dll文件.

SANS 首席技术官(CTO)约翰内斯·乌尔里奇(Johannes Ullrich)称,一些黑客向合法网站偷偷上传恶意代码后,如果普通网民使用各种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这些网站,这些恶意代码将自动执行,进而在用户机 器中安装恶意软件,黑客就可达到窃取用户个人信息之目的.乌尔里奇透露,截止周五,被黑客入侵的合法网站已达数千个.

另一家美国安全公司Websense则表示,黑客已成功入侵一家中国主板厂商网站,目的是往那些访问该网站的网民机器上安装恶意软件.Websense称,就目前而言,这些黑客主要是想窃取网民的游戏账号.但SANS预计,今后数天甚至数周内,此类攻击的数量将急剧增加.

对于微软屏蔽oledb32.dll文件的建议,一些网民表示,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可顺利完成该操作,但在Vista上却无法执行.美国安全公司nCircle主管安德鲁·斯特罗姆斯(Andrew Storms)认为,由于新发现的IE漏洞影响到所有版本,而今年圣诞节假日购物旺季即将来临,估计微软将尽快发布该漏洞补丁程序,而不会等到2009年 1月13日“补丁星期二”再作为常规补丁发布.

李开复:我们对央视不利报道早有准备

也许是因为度过了最为青涩的起步阶段,已经三岁的谷歌中国开始变得稳健和成熟起来,“中国话”也开始学得越来越地道了.这从最近两月谷歌的高调可以看出,也可以从其快速的公关反应能力看出.
上午,央视播出了一篇新闻,点名批评了谷歌某些医疗广告存在虚假成分.谷歌一反我印象中的反应滞后,上午就在博客中发表了自己审核广告的原则,下午快速召集媒体进行沟通.

http://img.cnbeta.com/newsimg/081212/1333090157092877.jpg

李开复说,“我们预料到了近期可能会有关于谷歌相关不利报道”.他的笑容很闪烁,我晓得,这个说话滴水不漏的人正在暗示什么.

我不想纠结在种种黑暗、隐晦的揣测中.我只想说,在媒体商业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难以摆脱虚假广告和非法广告的纠缠,包括看似公正的纸媒,包括央视.

谁都会记得,许许多多的纸媒上会出现牛皮癣式的恶心广告,谁也都会记得央视上著名的虚假广告.相对于互联网而言,只不过纸媒和电视媒体监管成本和范围更小一些而已.

互相监督是必要的,自我约束也是必要的.但商业时代的媒体不是卫道士.无论是百度也好、谷歌也好,他们也不应该对自己的失误或错误负全责,在这其中,政府 监管的身影在哪里?完善的法规、体制又在哪里?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指导细则又在哪里?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只是一部14年前的广告法,以及纷繁复杂的各种行 业文件.

也许我们忽视了最关键的主体.

Firefox、Chrome跑JavaScript几乎一样快

在SunSpider上检测JavaScript效率的测试结果显示,最新版Google Chrome浏览器的执行速度只比Mozilla的Firefox稍稍慢了一点。测试报告的重点还包括:Firefox的SunSpider测试结果仍以2,110分维持领先,但Chrome的得分正急起直追,以2,140分拉近了差距。分数愈低表示效率愈好。由于几次测试下来的结果不一,所以我引用的数据是数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市 面上的浏览器不只Firefox和Chrome两种,但拿这两种做比较很有意思。理由如下:一,两者都是开放原码软件,都意在以新的浏览体验挑战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二,基于上述理念,这两种浏览器可能吸引勇于抢先采用的使用者;三,两者都有新的 JavaScript引擎,Chrome的V8和Mozilla的TraceMonkey,在新beta测试版的预设状态下都是启动的。

JavaScript用来打造功能复杂的网站,例如Gmail或Google Docs,但也用于比较平常的运作。所以,JavaScript效率的速度加快是好事。Google曾提出一种可能性,就是未来网路应用程式也许能完全不 用JavaScript、直接采用Google新开发的原生用户端(Native Client)软件–这项研究计划宣称,可让架构在网路上的软件跑起来几乎像在电脑上执行一样快。

Chrome在的JavaScript效率测试中一直都在进步,Firefox的表现则时好时坏。

不过,SunSpider只是其中一项测试;在Google自己的JavaScript效率测试中,Chrome大获全胜。第一个Firefox beta版有瑕疵,妨碍我在Google的效率测试上做检测,但新的beta版产生的分数是182分,比先前的Firefox 3.1 beta版的235分低,所以或许仍有些地方有偏差。无论如何,这结果都跟Chrome 0.4.154.33版的2,635分相差甚大。

要注意的是:你的测试结果可能跟我的不同。我的上述测试是在双核心联想Lenovo T61笔记型电脑上做的,搭配的是3GB内存与Windows XP。JavaScript只是网页浏览器效率的一个方面,而且,这软件现在只是beta版而已,尤其Chrome还只是developer beta。最后,我得向部分读者说声抱歉,因为时间限制,我无法测试最新的WebKit builds和 Opera。

根据Google Chrome计划经理Mark Larson的说法,Chrome 0.4.154.33修正了先前的软件错误,包括在64位Windows开启选项(Options)对话框时会宕机,以及使用Hotmail时遭遇的一些 问题。但Larson说:「Hotmail仍无法妥善辨认Google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