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互联网络

Google 街景(Street View)一年回顾

2008年初,Google 街景(Google Street View)覆盖23个城市,那时全景功能刚刚嵌入到街景中,虽然那时的 Google 街景还未成熟,但已经引起用户的兴奋。Google 2008 年为街景设立了一个简单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地区。

每次引入新的城市,不仅当地的居民受益,他们可以借助 Google 街景查看驾驶路线与停车场,那些前去旅行,或只是对那里感兴趣的人也受益匪浅。过去的12个月,Google 以稳定的速度增加新的街景城市,从 Florida 的海滩Alaska 的冰雪世界。3月,Google 第一次将视觉指向国家公园,并逐步增加十几个新地区,Google 甚至注意到一些非常怪异的场景,如,那个巨大的摇椅

如今,Google 街景覆盖的美国城市即将翻番,新覆盖的洲将包括 Maine, West Virginia, North Dakota, and South Dakota。Memphis, Charleston (SC), Birmingham 也被覆盖,越来越多的美国地区出现在街景中。以下是美国被街景覆盖的地区前后对比表。

(以前)
(现在)

除了美国,全球值得一看的地方也有很多,Google 街景2008年也开始进军海外。7月,Google 街景首次登陆法国,现在,法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新西兰都可以看到 Google 街景,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世界景点:艾菲尔铁塔东京的涉谷区罗马万神殿

除了增加新地区,Google 还让街景变得更实用,访问更简单。3月,Goole 街景被引入 Google Maps API 并引发诸多新应用,如房地产搜索探险游戏以及单车路线。Google 还将街景同驾驶路线服务集成。两周前,Google 还对整个街景产品进行了一次彻查以保证其更好用,或更有趣。

Google 还将街景搬到更多平台,首先是入驻 Google Earth,让你在看卫星照片的时候,可以结合地面的实景。过去的几个月,Google 还将街景引入众多移动设备

Google 街景2008年在开发方面的一个动作是实现了人物的脸部虚化以保护行人的隐私。加上今天新发布的地区,Google 街景2008年提供的总场景增加了22倍。

本文国际来源: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08/12/street-view-year-in-review-and-whats.html
中文翻译:COMSHARP CMS

中国政府网率先启用”政务”专用中文域名

新闻来源:新华网
记者日前从中央编办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了解到,中国政府网已率先开始使用“中国政府网.政务”专用中文域名。
据了解,中国政府网还使用了“中国政府.政务”、“国务院.政务”、“国务院办公厅.政务”、“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 务”等多个专用中文域名,网民今后就可以通过这些专用中文域名直接访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中 国政府网是我国最高级别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国务院和国务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 台。中国政府网专用中文域名的开通标志着我国政府网站域名规 范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网民表示,以往我国政府网站在使用英文域名时很难做到非常规范,有的网站使用英文,有的使用汉语拼音,或者仅是几个字母的缩写,很难准确记忆,同时从域名上看也无法反映网站主办者的机构性质。

调查显示,我国的普通网民很少有人能够准确记忆10个以上的政府网站的英文域名,如何能使习惯于使用中文的我国网民用最直接的方式准确找到政府网站,政务专用中文域名的设立为此建立了一条绿色的通道。

另外,一些政府网站的管理者表示,“政务”、“公益”专用中文域名的设立和应用为政府网站在互联网中建立了一个明确的标识,便于网民准确识别,能够有效避免假冒网站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同时也对于保护政府部门和公益机构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UserAgent的历史变迁

新闻来源:译言
Google推出的Chrome让大家热议纷纷,只有专业用户才会注意到用Chrome访问网页时发出的“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AppleWebKit/525.13 (KHTML, like Gecko) Chrome/0.2.149.27 Safari/525.13”UserAgent字符串,貌似天书,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代表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吧.

最早的时候有一个浏览器NCSA Mosaic,把自己标称为NCSA_Mosaic/2.0 (Windows 3.1),它支持文字显示的同时还支持图片,于是Web开始好玩起来。

然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网页浏览器“Mozilla”,其实就是“Mosaic终结者”的意思,这搞的Mosaic很不爽,(毕竟Mosaic出道早,江湖老),新浏览器最后正式公布的名称是Netscape,它把自己标称为Mozilla/1.0 (Win3.1),更好玩了。Netscape支持框架显示,后来框架在大家中间流行起来了,但Mosaic不支持框架啊,于是伟大的“用户代理人探测”技术出现了,如果是“Mozilla”,那就发给支持框架的页面,至于其他的浏览器,则发给不含框架的页面。

Netscape想逗Microsoft玩儿,把Windows叫做“几乎不曾做过调试的设备驱动器”,后者很恼火。Microsoft于是推出了自己的 网页浏览器,叫做Internet Explorer,希望它能成为“Netscape终结者”。Internet Explorer也支持框架,但它不是Mozilla啊,所以没人给它发送带有框架的页面。Microsoft慢慢烦躁起来,不再寄希望于网站管理员逐渐 认识IE并给它发框架,而是宣称自己是“兼容Mozilla”的,开始模仿Netscape,把自己标称为Mozilla/1.22 (compatible; MSIE 2.0; Windows 95),这样Internet Explorer也能收到框架了,整个Microsoft狂喜,但网站管理员开始有点被搞糊涂了。

Microsoft把IE和Windows一起卖,并且把产品也弄得比Netscape更好了,拉开了第一场浏览器之战。结果和大家知道的一样,Netscape被干掉了,Microsoft大胜、大喜。但是后来Netscape以Mozilla的新名称重生了,构造了Gecko,标称其为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0; en-US; rv:1.1) Gecko/20020826,Gecko属于渲染引擎,表现优异。Mozilla开发了Firefox,标称为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sv-SE; rv:1.7.5) Gecko/20041108 Firefox/1.0,并且Firefox表现也非常优秀。Gecko扩张迅速,一些浏览器使用了它的代码并标称为Mozilla/5.0 (Macintosh; U; PPC Mac OS X Mach-O; en-US; rv:1.7.2) Gecko/20040825 Camino/0.8.1 ,这是一个,还有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de; rv:1.8.1.8) Gecko/20071008 SeaMonkey/1.0,另一个,它们都伪装成Mozilla,同时也都是基于Gecko支持的。

Gecko表现优秀,IE则很差劲,于是身份甄别再次发生,输送给Gecko的是设计良好的网页代码,其他浏览器就没有这个待遇了。Linux的跟随者很伤心,因为他们创建了基于KHTML引擎支持的Konqueror,但却不会被输送好代码,虽然他们自己认为KHTML和Gecko一样优秀,于是Konquerer开始伪装自己“像Gecko”那样以得到好的网页,并标称自己为Mozilla/5.0 (compatible; Konqueror/3.2; FreeBSD) (KHTML, like Gecko),这个世界更让人困惑了.

后来出现了Opera这样的主儿,宣称“允许用户自己决定让浏览器装成谁”,它的菜单中提供了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en) Opera 9.51Mozilla/5.0 (Windows NT 6.0; U; en; rv:1.8.1) Gecko/20061208 Firefox/2.0.0 Opera 9.51Opera/9.51 (Windows NT 5.1; U; en) 供大家来选择,选谁是谁。

Apple开发了Safari,使用了KHTML,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新特性,后来干脆一锅煮,另起炉灶叫了WebKit,但是它有希望能够得到那些为KHTML编写的网页,于是Safari标称自己为Mozilla/5.0 (Macintosh; U; PPC Mac OS X; de-de) AppleWebKit/85.7 (KHTML, like Gecko) Safari/85.5,这个世界更混乱了。

Microsoft越来越担心Firefox的发展,重新启动了Internet Explorer的开发,标称自己为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8.0; Windows NT 6.0) ,可以很好的渲染代码,但那要看网站管理员是否指示它这么做。

Google也开发了自己的浏览器Chrome, 使用了Webkit,有点像Safari,希望能得到为Safari编写的网页,于是决定装成Safari。这样啊,Chrome使用了WebKit渲染 引擎,想装成Safari,而WebKit呢又伪装自己是KHTML,KHTML呢又是伪装成Gecko的,同时所有的浏览器又都宣称自己是 Mozilla,于是,Chrome宣称自己是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AppleWebKit/525.13 (KHTML, like Gecko) Chrome/0.2.149.27 Safari/525.13,,UserAgent字符串彻底混乱了,也几乎不再发挥任何作用,每个人都宣称自己是别人,混乱充斥人间啊。

微软为什么赚不到互联网的钱?

新闻来源:money.cnn.com
苦苦挣扎?你一定想不到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比尔盖茨的公司吧。但这就是微软面对的事实:无比强大,人才济济,技术领先……对了,它还是个超级赚钱机器,可是却不能在互联网上赚到一个铜板。 在 互联网盈利并不是什么显著的壮举。上个季度谷歌依靠在线广告实现550亿美元收入,毛利润达到170亿美元。即便万年老二雅虎和AOL都在盈利。虽然创始 人杨致远因其管理失策而从CEO退居幕后,雅虎在最近一个季度还是艰难的赚了7000万美元。杨致远 的退位让微软又看到了收购雅虎的希望。虽然这不是收购雅虎的初衷,至少微软有机会和雅虎达成一笔网络搜索方面的交易了。AOL廉颇老矣,依然在相同的季度 赚了2.68亿美元。

微软介入在线市场已经差不多10年了,可是赤字还在增长。其中问题在于旗下的在线服务业务,这其中包括MSN门户站点,去年花60亿美元买来的 aQuantive广告中介,还有Live搜索引擎。今年第三季度,微软的在线总收入增长了15%,达到了7.7亿美元。但是赤字却有4.8亿美元,比上 个几度的赤字多了80%。

简单说来,微软的弱点就是苦苦追赶谷歌,拼命斥资建造数据中心、招募人才并且大做广告。但是微软的在线用户——相对谷歌来说——少得可怜,这就导致财政上入不敷出。(这里面72%的收入来自在线广告,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搜索引擎提供的广告,而只是普通的页面广告)

微软在90年代就该在互联网市场有所作为了,但是直到4年前它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需要加入搜索引擎市场的竞争,而这块市场恰恰是当前互联网最赚钱的地方。所以微软就变成这个残酷市场的小朋友了,在这里,谷歌可以为所欲为——就像微软在PC软件市场的横行霸道一样。

因为对其互联网业务的碌碌无为十分不满,微软对这方面的话题一向都很敏感。微软不让5个负责其互联网业务的高 管接受我的任何采访,他们是:Windows的主管Bill Veghte和Steven Sinofsky,aQuantive的前CEO Brian McAndrews,负责搜索引擎的Satya Nadella,网络营销部门的Yusuf Mehdi。

在旧金山的一次业界会议上,当我问到微软为什么在互联网业务如此难堪时,一个微软主管反应十分激烈。他辩解道微软只是不如谷歌而已,比那些靠卖广告来维持 生意的传媒要好得多。“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们”他用手指顶着我的胸口,不客气的说道。(译注:因为本文作者为财富杂志撰写文章,这个主管是在暗讽如果微 软做的太好会抢了财富杂志这类传统媒体的生意)

微软知道自己有个很棘手的问题。今年五月,前互联网部门主管Kevin Johnson,对其员工发布了一段广为流传的话:“当下的事实是,我们还没有在互联网市场里找到理想的坐标,可是现在又骑虎难下了。” 后来Johnson却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坐标:他在7月离开微软,成为Juniper网络——一家电信硬件公司——的CEO。第二天微软的大嘴CEO 鲍尔默就开腔了,他告诉一群财经分析师:“我们在PC业务,服务器和企业用户方面发展的很好。互联网业务虽然不是很顺,但是我们同样会全力以赴的。”

其实微软已经在互联网方面投入过多了——在许多方面都想有所建业,什么都想要发展,却没有认真雕琢和发展自己 的长处。Live搜索引擎打不过谷歌,MSN和Hotmail苦战Yahoo Mail和谷歌小巧、创新的Gmail。为了模仿自己投资的Facebook,微软最近又开始修改其Windows Live产品。(微软去年花2.4亿美元买下Facebook 1.6%的股份)即便是互联网业务中收入最多的部门,MSN门户站点其实也只是靠其合作伙伴(比如Fox体育网和MSNBC)来支撑其发展,这其实严重削 弱了微软的自主权和控制力。

“只要是其他互联网大公司做的业务,微软都想尝试。”风险投资家Salman Ullah说,他过去是谷歌和微软的谈判专家。“但是他们只在广告业务上赚钱,而且还得和投资伙伴共享大部分的收入。”对于一个一向都有明确目标的公司来 说(微软的目标就是“让每家每户的个人电脑都使用微软软件”),微软却有点在互联网上找不着北。

Benjamin Schachter,一位来自UBS的在线广告分析师:“这么多年来,鲍尔默和盖茨一直说互联网业务的成功对微软非常重要,可是他们却没有给‘成功’一个 具体的定义。”当然这里面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微软一直忙于抵抗谷歌的进攻,即便这样微软的防守也太差劲了。就算大笔撒钱来建造数据中心,费尽心机攻克市场 ——甚至用返现来鼓励用户使用Live搜索,就像银行给新开账户的客户免费烤面包机一样——微软还是在市场份额上输给谷歌。

根据comScore的数据,微软在美国搜索市场的份额从07年1月的10.4%下降到今年9月的8.5%。与此同时,谷歌的份额从53%飙到63%。加 上Facebook、MySpace、YouTube等新兴站点的涌现,MSN的业务越来越黯淡。虽然微软在谈及互联网问题时总是模棱两可,但是前文提到 的五位微软高管们都明白公司在线业务的窘境。看看当前 互联网部门的领导——Veghte,Sinofsky,Nadella,Mehdi和 McAndrews——他们都有软件行业的实际经验,但是只有McAndrews有互联网方面的从业经验。可是McAndrews对于微软来说就像个外来 者,远离Redmond(译注:微软总部所在地)总部,McAndrews只能乖乖待在西雅图的旧办公室。

这5个高管都直接向CEO鲍尔默汇报业务,而鲍尔默只是临时顶替Kevin Johnson走后的空缺而已。目前雅虎也在招募一个新的CEO,业界最高级的两个职位都空缺了,而这只会给微软带来更多的麻烦。当然微软有的是钱,看看 它的资产负债表就知道了。微软持有210亿现金,足够投资互联网业务好几年了。去年微软总收入同比增长了90亿美元,鲍尔默曾透露过这背后持续增长的动 力,事后分析师们给出的答案显而易见:Windows、Office,还有服务器软件。

微软一直以”永不放弃“的性格在业界闻名。这点确实名不虚传,微软一直在精兵简政以改善其在线资产。就像谷歌一直努力让戴尔电脑和Firefox浏览器捆绑谷歌工具条一样,最近微软也和Sun公司签署了一个关于捆绑Live搜索工具条的协议。

微软在云计算方面也想分一杯羹,并推出了相应的Windows Azure业务。该项目的领头人是Ray Ozzie,微软的软件总架构师,同时也是2005年最具前瞻性和思想性的业界精英。虽然微软进入云计算方面比对手慢了半拍,但是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斥巨资 建成的数据中心大显身手——尽管建造这些数据中心的初衷是为了服务搜索引擎市场。不过微软对Azure项目并不着急,最早也得等到09年底我们才能一睹 Azure的芳容,所以这也不是快速解决当前困境的一剂良方。

微软的字典里找不到”平庸“这个词,这点从鲍尔默导演的雅虎收购风波就可以看出。虽然雅虎本身也有很多问题,但是一旦微软把其搜索广告系统和雅虎的巨大访问量结合,也许鲍尔默就再也不用为其互联网业务的赤字而头疼了。

英文原文:http://money.cnn.com/2008/11/25/technology/Microsoft-Google_lashinsky.fortune/index.htm
中文翻译: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54585/18874

CN域名受益经济寒冬 海外注册激增

全球经济滑落的背景下,很多海外企业正把“掘金”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受这一形势的直接影响,中国互联网的CN域名价值和海外需求量正在迅速攀升。 记者近日从域名城、易名中国等多家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获悉,今年以来,CN域名海外注册激增,参与购买的境外机构数量在近几个月快速增长,域名已成为海外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CN 域名是我国国家顶级域名,是全球通用的顶级域名,也是互联网上的中国概念。相关调查显示,最近半年来,不少海外企业和机构在华未注册商标、建立实体公司之 前,先把企业的CN域名购买下来,颇有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味。据域名交易网站域名城CEO王春雷介绍,近半年来,通过域名城获得CN域名的境外 机构有1000多家,平均每个月近200家,而且这个数字在最近几个月不断攀升。递交申请的海外机构则包括了金融、教育、体育、快销、交友等十多个行业。

另一家域名交易网站易名中国的总经理孔德菁虽未透露具体数量,但他表示,相比去年同期,今年通过易名中国获得CN域名的境外机构增幅达55%以上,涵盖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知名企业,应用CN域名正成为海外企业的一种时尚风潮。

据了解,法国最大的瓷器制造商———柏图瓷器在今年获得了bernardaud.com.cn域名,美国顶级媒体营销服务商伟乐思也获得了 valassis.cn、valassis.com.cn域名。而比利时的金属片材/板材加工机床和软件系统制造商LVD集团则应用了 lvdgroup.com.cn、lvdgroup.cn域名。与此同时,全球历史最悠久的高尔夫球具用品品牌之一———美国马基高公司、澳洲著名购物中 心开发商LendLease公司等都先后将自己公司的CN域名收入囊中。

目前,全球500强在华投资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在使用CN域名。

微软在线服务能否赶超Google Apps?

在线服务软件市场近日又有了新动静。上周微软在旧金山首次推出了其在线服务产品Exchange Online和SharePoint Online。两者既可以单独购买,也可以和微软的在线服务工具包一起购买(该工具包还包括Office Communications Online、统一通信服务、Office Live Meeting、网络会议应用,每月每用户只需15美元)。

单独使用 Exchange Online、SharePoint Online、Office Communications、Office Live Meeting Online服务时,每位用户每月需支付的费用分别为10美元、7.25美元、2.50美元、4.50美元。(Office Communications、Office Live Meeting Online的独立版本将在明年初发布)。

微软推出在线服务产品的时间比竞争对手Goolge晚了很多。Goolge Apps早在2006年就已推出;2007年,Google Apps正式商用,并很快获得通用电气、宝洁、Avaya等大客户的支持。最近,Google又为该产品添加了视频分享功能。

单从价格上来看,Google Apps既有免费版,也有专门针对企业用户的商用版,最高每年只需50美元;而微软的在线服务产品价格则高出了数倍。

从市场占有情况来看,去年Google Apps和Google Docs已为Google带来了大约4亿美元的收入,而且Google还在通过和SaaS厂商Salesforce的合作来推广Google Apps;而微软此次没有将其在线服务产品与Windows客户端紧密捆绑来进行销售推广,这一点颇有点出人意料。在没有取得市场先机的情况下,微软此举 让人不由得为他捏了把汗。

微软在在线服务领域是否能够后来居上?没有强大的Windows用户群的支持,微软的产品是否还能取得理想的市场反馈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51.com副总裁黄绍麟暗示愿意跟腾讯谈合作

51.com副总裁黄绍麟今日对记者暗示:愿意与腾讯谈合作.
事件缘起腾讯对非法外挂软件有些恼火,自昨日起,腾讯QQ开始大规模要求用户强制卸载彩虹QQ,如果用户不予以卸载将无法登陆QQ.彩虹软件背后的51随即发表声明:“腾讯无权剥夺用户选择权.”丝毫不予退让的态度.

51.com承认开发QQ外挂

之前腾讯只称将屏蔽外挂软件的非法功能,被抵制的功能包括 “显示用户 IP地址”、“显示用户是否隐身”等.而昨日,腾讯经由其QQ安全中心向用户提示“发现非法QQ外挂”,要求用户卸载彩虹QQ.此举相当于腾讯直接表明:彩虹QQ就是非法QQ外挂.

51.com副总裁黄绍麟表示:“我们是合法软件,彩虹QQ没有修改其他公司软件的代码、没有屏蔽广告,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所以腾讯如果要打击非法外挂,我们也应该不在其列.”

不过显然黄绍麟知道腾讯要打击的正是彩虹QQ,他说:“腾讯是一家成功的大公司,应该心胸开放,有气度,应该有包容的态度.国外如果一家大公司有小企业 给其做更多的应用或服务,会非常高兴.”同时他表示:“这其实是件小事情,不用大动干戈.双方在这件事情上都有道理,倒是可以谈谈合作.”

黄绍麟所说不假,目前彩虹QQ是否是非法外挂,目前法律还没有界定,而懂法律的人告诉记者:“就算要界定也是很难的.现在的情况就像51在腾讯家的窗户上贴了一张海报.”

由于51也有“十足”的道理,所以黄绍麟称:“不论腾讯会怎么打击非法外挂,彩虹QQ都会在合法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服务.”另外他还表示:“不会利用彩虹QQ推出IM工具,如果要做我们早做了,而且转换过程也很辛苦.”

腾讯方面到目前为止没有更多说法,只强调此前的声明:“1、腾讯将尽一切努力去保障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打击不法外挂;2、居然有合法注册的企业从事外挂制作,我们难以置信.”

有业内认为:“腾讯一直不是开放的公司,51与其达成合作的可能性很小.”该人士还表示:“腾讯这次大力打击彩虹QQ的另一个原因是,SNS正在侵食IM市场,腾讯无法防止SNS占用掉一部分用户的时间,但当SNS往IM领域入侵的时候,就要严防死守了.”

CNET消息

腾讯回应51.com:居然有合法企业从事外挂工作

针对51.com发布彩虹QQ事件的声明,腾讯刚刚做出回应,称难以置信合法注册的企业从事外挂的制作的行为。
51.com在官方声明中称彩虹软件经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腾讯无权擅自认定彩虹软件非法,这是51.com对此事的首次正式表态。随后腾讯回应 称,腾讯将尽一切努力去保障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打击不法外挂;另一方面,腾讯对51.com待行为表示惊讶,“居然有合法注册的企业从事外挂的制作, 我们难以置信。”

眼下正沸沸扬扬的彩虹QQ外挂软件的确为51.com相关人士开发,在51.com内部已设立客户端运营中心,专门负责彩虹项目的研发,其中彩虹QQ就是该中心的主要软件。这款软件主要为腾讯QQ外挂,提供QQ用户IP以及隐身查询等功能。

以下为腾讯声明全文:

1、腾讯将尽一切努力去保障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打击不法外挂;

2、居然有合法注册的企业从事外挂的制作,我们难以置信。

腾讯将屏蔽QQ外挂与51.com多方斗法

围绕用户和人才的“斗法”,让社交网站市场在这个“冬天”竞争格外激烈.
昨日,腾讯(00700.HK)宣布将启动一系列技术措施来强化用户的隐私安全.具体手段包括QQ软件中引入IP加密,通过QQ客户端屏蔽非法外挂软件的显IP、显隐身功能.而腾讯启动QQ屏蔽的背后则是与51.com“斗法”不断升级.

围绕即时通信工具QQ形成的互联网社区是中国最大互联网企业腾讯的业务核心.而 51.com是除腾讯外最大的社交网站,两家公司在网络社区市场竞争激烈.今年7月,巨人网络以5100万美元现金收购51.com的25%的股权.

腾讯声明表示,在QQ平时4000多万同时在线用户中,大约25%为办公室用户,经常选择隐身状态.然而,具备显IP、显隐身功能的非法外挂QQ的出现迎合了部分网友窥探隐私的需要,却惹怒了很多隐身用户.而腾讯内部人士表示,此次主要针对的是“彩虹QQ”.

“’彩虹QQ’跟51.com有关.”51.com内部人士昨日透露,未来51.com会公开相关事项,公告应该会在一段时间后发出.有消息人士透露,“彩虹QQ”其注册信息显示背后支持的公司是上海虹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此公司与51.com的CEO庞升东有关系.

有业内人士表示,“彩虹QQ”推出时间较长了,但其都是依托于QQ的辅助功能,并没有修改QQ和屏蔽QQ的广告,可能是腾讯没有找到其法律漏洞,因此采取了屏蔽的技术手段.

人才竞争

除了在用户层面使用技术手段竞争,日前,腾讯正式起诉了在51.com工作的十几名前员工,理由是他们涉嫌集体跳槽,违反了与腾讯所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腾讯最近之所以起诉集体跳槽至51.com的15名员工,也是因为担心这些跳槽的程序员进行QQ外挂的开发.

腾讯内部人士透露,腾讯今年以来流失了很多员工到其他公司,百度、迅雷、淘宝都有.

51.com CEO庞升东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51.com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待遇.作为新公司,51.com可以给个人的股权数量更多,而且薪水会给到所有国内互联网公司前三位的水平.

易观国际分析师表示,互联网不断的竞争纠纷,反映了在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企业裁员以及紧缩招募新员工之际,一些企业仍保持活力.

腾讯大规模屏蔽非法外挂

记者昨日从腾讯获知,该公司将屏蔽外挂软件的非法功能,被抵制的功能包括 “显示用户 IP地址”、“显示用户是否隐身”等.有网友认为,此举主要针对愈演愈烈的彩虹QQ外挂,更有人在论坛爆料称,彩虹QQ正是51.com指使所做.非法外挂软件一般寄生于官方版本,就腾讯的当家产品QQ而言,QQ外挂软件可以实时监控网友的各种在线活动,网友的好友列表、个人账户、密码等隐私信息都可以被非法提取,操纵者更可以借机展开病毒式营销.

一个名为“彩虹QQ”的软件正是目前最为活跃的QQ外挂之一,它也将成为腾讯的重点打击目标.据了解,由于彩虹QQ开发了“显示用户IP地址”、“显示用户是否隐身”的功能,涉嫌暴露用户隐私,因此被腾讯进行屏蔽.

而近日一则 《彩虹QQ真正老板是庞升东》的帖子在论坛里引起极大关注,该网友在帖子里表示,“彩虹所属的公司名为 ‘上海虹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是’庞静’.据说这个庞静和庞升东有亲属关系,而庞升东正是51.com的负责人.”

有熟悉情况的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彩虹QQ将在最近一两周内发布一个新版本,这个新版本将捆绑51.com的业务推广功能.论坛中也有号称知情者的人士爆料称,腾讯最近之所以起诉集体跳槽至51.com的15名员工,是因为这些跳槽的程序员与开发QQ外挂有关.

记者从腾讯负责QQ安全的部门获知,彩虹QQ曾操纵用户电脑发送大量信息包,其行为和蠕虫病毒非常类似,严重干扰QQ用户间的正常交流,因此,“腾讯公司不得不采取了技术手段对之进行遏制,目前也在展开大规模的调查,以确保网友通讯安全.”

昨日,针对网上盛传的“51.com是彩虹QQ的幕后主使”,记者致电腾讯公司,但腾讯方面表示,“对于未经证实的传闻不予评论”,不过腾讯也承认,的确将采用技术手段屏蔽非法的QQ外挂版本.

YouTube今日将进行首次现场直播服务

视频网站Youtube将于美国当地时间周六晚进行首次现场直播服务,直播对象为在旧金山举行的一场有众多名人参加的派对.
这一派对的参加者主要为互联网名人和主流艺术家,包括“探索”频道热门电视节目《MythBusters》的制作团队、“黑眼豆豆”乐队成员will.i.am、著名音乐人小野丽莎,以及吉他大师Joe Satriani等人.

YouTube Live

Youtube将在网站的直播频道中采用三路视频进行直播.

Youtube此前并没有正式宣布推出直播服务,不过Youtube创始人之一陈仕俊曾在今年早些时候的采访中表示,Youtube正在考虑进军视频直播 领域.他当时表示:“视频直播是我们一直想做的服务,但是我们此前并没有合适的资源.现在与Google合作后,我们希望能在今年内推出这一服务.”

业内对于Youtube是否有能力对大型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存在怀疑,不过进军现场直播服务表明Google在视频服务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Youtube已经是美国第二大的搜索引擎,但目前仍在为实现盈利而努力.

让百度抛弃竞价排名并不容易

百度这个昔日风光无限的搜索引擎巨擘,面临着自己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
堪称互联网行业“三聚氰胺”的有关百度搜索竞价排名传播虚假信息事件爆发后,百度股价连日受挫,四日大跌近40%.11月20日纳斯达克常规交易时间,百 度在继前三日分别跌25%、7.5%、13%的基础上,再跌1.39美元,收盘报 110.35美元,最低至105.55美元,创52周新低.以市值计算,百度在短短四天之内市值缩水超过120亿美元.

11月19日晚,百度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CEO李彦宏、CFO李昕皙、COO叶朋以及副总裁沈晧瑜出席会议,对之前发表的声明再次详细解释:“这是对销售运营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系统的投入,未重视商业模式的优化,未重视对销售队伍的培训造成的,百度对此进行了深刻反省.”

但业内人士认为,此事并非如此简单,真正的导火索正是百度迅速成长赖以成功的最核心商业模式竞价排名本身,该模式诞生之日起,就戴上了业绩的“原罪”.

今年第三季度,百度以竞价排名为核心的网络营销收入9.182亿元,占总收入的95%以上.如今,是否要摆脱“原罪”,成了李彦宏和他的百度必须面临的选择.

一夜间成全民公敌

11月19日晚,百度紧急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李彦宏表示,遭央视曝光的“治疗性病”、“癌症”等关键词的竞价排名业务已紧急下撤,没有执照的医疗公司竞价排名也已经去除.

这并不是百度第一次因为竞价排名的“原罪”被推上风口浪尖.9月8日,淘宝网宣布屏蔽百度搜索链接,向其竞价排名提出抗议;9月12日,百度被披露涉嫌收 取300万元保护费屏蔽三鹿奶粉负面新闻;10月31日,全民医药网申请对百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反垄断调查,并要求处以1.7444亿元人民币罚款, 被称为“网络反垄断第一案”;11月15日、16日,央视连续两天报道直指百度的竞价排名黑幕.

曾在百度上投放竞价排名广告的某网站市场推广人员陈新(化名)解释了竞价排名这种模式的运作,竞价排名的原意是一种可以把点击率转化为商业收入的营销方 式:根据商家出价的高低,来决定排名的先后,并通过点击次数收费为网站拥有者直接提供销售线索.调查显示,65%~70%的网民在点击搜索结果时,只会选 择前10条.

百度充分利用了模式的商业特性,将这种商业行为嫁接入用户的正常搜索结果,并将两者混淆在一起,使用户运用某些关键词搜索出的自然搜索结果的最前数条均是其竞价排名的广告内容,甚至有可能第一屏全部是广告而没有正常搜索结果,误导用户.

而对广告主也有损害,“百度对广告和正常搜索结果不加区分,好处是可以很有效地扩大点击量.缺点是,不利于找到真正用户,很多人并没有购买意向而误点,导致很高的错误点击率,为此无法控制投入.”陈新这样说.

百度单次单击需要付费1元,平均价格达到1.5元,最热门关键词甚至可达十几元.

正是想省下这笔冤枉钱,全民医药网将竞价排名的费用由原来的每次点击3.8元调到了最低的0.55元,却导致被百度“封杀”,收录的网页从8万多篇锐减为4篇.

“互联网应该是自由的.搜索结果不应该被人为干预,竞价排名放于正常搜索内容之内违背互联网的公正性原则.如果不买或少买’竞价排名’服务而被’封杀’,则是更为严重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一位搜索行业的资深人士这样说.

如谷歌采用的是“广告字”(AdWords)模式,将其放在页面右侧与位于页面左侧显示的用户自然搜索结果严格分离,并将广告数量限制在三条以内,且加“赞助商链接”的标志.同时,谷歌并不是把出价最高的广告排在上方,而是依照点击人气、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排列.

一份近2万人参加的新浪调查显示,71%的人曾经因搜索出虚假网站而被骗.“’竞价排名’不是百度原创,却在百度被发挥到了极致.”上述搜索行业的资深人士如是说.

不舍抛弃的支柱

不过让百度抛弃竞价排名并不容易.

过去数年,百度一直自称“更懂中文”而受到用户青睐,今年第三季度,百度以竞价排名为核心的网络营销收入9.182亿元,占总收入的95%以上.百度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正是因为这种模式.“否定这种模式,对百度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上述搜索行业资深人士指出.

百度在2001年10月推出竞价排名服务伊始,塑造的就是“金钱可以提高网页排名”的理念.用到极致的本土化理念竞价排名,迎合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成就了今天百度的垄断地位,也几乎奠定了整个中国搜索领域的生态格局.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认为,搜索引擎需要盈利,但排名体系必须“开放、透明、不作恶”.“竞价排名至少要有底线.应考虑哪些可以竞价,类似’性病医院’这样容易鱼龙混杂的关键词,和’奶粉’这样既可做商品又可做新闻的关键词,就不适宜竞价.”

百度自新

艾瑞咨询《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百度与谷歌共占搜索请求市场份额的94%,市场集中度继续提升,其中百度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占有达73.2%.

陈新表示,尽管百度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但如果不解决广为诟病的竞价排名“原罪”问题,其发展必定会受到阻碍,从而给市场后进者很大机会.“一旦有摒弃’竞价排名’的优秀搜索引擎出现,百度必然会被取代.”

张克旭是上海莱希信息科技公司的运营总监.这是一家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他甚至有些遗憾,这次对百度竞价排名的质疑如果发生在一年之后,对 自己的公司将是重大利好.“如果那样的话,我们都不用做宣传了,我们预计明年七八月份推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第三代搜索引擎.”

谷歌(中国)公关经理崔瑾认为:“就在竞价排名产生的美国,也已经在2002年以立法形式全面禁止了这一模式.如果第一屏都是广告,搜索行业的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了.从长期看,搜索质量不提升,搜索引擎是没有生命力的.”

“长期垄断使百度疏于技术提高,没有真正改善用户搜索体验上,且发力电子商务、音乐搜索等业务都影响了他们在搜索技术上的研发.”张克旭如是说.

其实百度高层已意识到:竞价排名这把双刃剑在给百度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在磨蚀着用户对其的信任度.之前,百度也曾尝试过改变,推出了“火爆地带”,即按时间段固定付费,出现在百度网页搜索结果第一页的右侧,不同位置价格不同.

但是,在百度难以割舍竞价排名暴利的心态下,“火爆地带”并未大力推广,效果欠佳.而今天,当模式之困再次摆到面前,重压之下的李彦宏和百度是否有勇气“断臂求生”?

之前,百度经历了一个在业绩压力下,谋求高速增长,但最终滥用商业模式破坏了规则,影响互联网生态的轮回.“对’竞价排名’模式的否定,可能会迫使百度作出改变,对其长期发展未尝不是好事.如果能够引入新的竞争,对这一行业形成健康生态环境也更为有利.”陈新如是说.

微软:IE 8最快明年一季度正式发布

微软IE 8浏览器最终版最快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有可能发布.业内此前曾预计该浏览器今年就将出炉.
微软IE部门总经理狄恩·哈切姆维奇(Dean Hachamovitch)在本周三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IE 8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最终版本的发布最快也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2009年第一季度,我们将再发布IE8的一个公测版本,并在随后推出正式版.”哈切 姆维奇说.“我们希望对浏览器感兴趣的技术团体和机构能对最终版IE 8感到满意.”

微软IE 8将包含大量新功能,尤其是在隐私保护领域.

据悉,新增的InPrivate Browsing将让用户自己选择IE 8是否保留他们的浏览历史、插件和其它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如果一个网站追踪用户的浏览历史,InPrivate Blocking将提前通知用户,并允许他们阻止这种行为;InPrivate Subscriptions则可以让用户选择想要注册或阻止的网站.

另外,利用Delete Browsing History,用户可以选择在浏览一个网站后删除相应的记录.

不过,商务用户对部署IE8应该报以谨慎的态度.

微软此前曾警告称,由于IE8采用了新标准,某些网页可能无法在其上正常显示.

在今年早些时候,微软技术经理尼克-麦可奇涅(Nick MacKechnie)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说,与前代产品不同,IE8将采用普遍使用的互联网协议——不是微软的协议——做为它的默认设置.他表示,新的默认设置可能会导致为老版本编写的内容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微软承诺IE8的默认设置将支持W3C互联网编程规范.例如,IE8的默认设置兼容 CCS 2.1和HTML 5一类的Web标准.微软此外还承诺对Ajax语言提供更好的支持.

对于网站开发者,微软将向他们提供一个可以下载的meta标签.如果想让IE8呈现IE7默认设置下的内容,开发者可以将这个标签加入到他们的网页.

市场咨询机构Gartner表示,IE 8的默认标准模式“将导致一些企业应用无法正常显示.”

不过,Gartner还是建议企业应用开发商,在创建新的网络应用程序时,应尽量与微软选择的标准保持一致.“程序设计要尽量面向标准,而不是针对某款浏览器,”Gartner说.“不要依赖任何一个客户端单方面的技术,重要的是要关注得到认可的用户交互模式上.”

微软将浏览器不安全归咎于插件

运行IE然后被黑?不要怪微软,至少微软的认识这么认为的,微软Internet Explorer开发团队安全程序经理Eric Lawrence最近表示,浏览器本身已经不是黑客所注意的重点.
大量的浏览器出现,带动了一大批插件,无论是IE,FireFox,Safari还是Chrome,插件引发的问题例如Flash,PDF,QT还是流行的扩展都出现问题的机会远远大于浏览器本身.

微软表示,过去的两年甚至没有发现黑客攻击浏览器本身.同时他们表示,尽管如此,IE8还是做了很多改进以强化其安全性,ActiveX的安装都需要根据预设的策略进行,这样可以减轻程序攻击.

微软还建议所有的浏览器厂商建立一个附加的验证脚本,向用户警告已经过时或者包含威胁的插件版本,让用户知道他们有一个风险.

Google Lively为何如此快地失败了

Google Lively出来的时候,写了大量的教程,介绍,包括《Google Lively和中国》这篇蛮热门的文章。并且,在第一时间试用了很多时间Google Lively。最近,Google宣布说,将于下个月停止Google Lively,这好像是一个Google很快下马一个项目的例子,但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试 用了Google Lively一段时候后,我就在FriendFeed上说,Google Lively很粗糙,肯定要失败。实际上,我认为Google Lively是Google总部和谷歌中国最有共同点的一个作品,事实其实也是,Google Lively其实由中国公司外包了很多东西。

为什么Google Lively会如此快的失败呢?理由有三:

一、Google与Google 公司整体战略和形象不符

Google Lively一推出,就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不支持外文输入,连接速度不快,bug很多,虽然Google推出的任何产品都是Beta版的,但从来没见过 如此粗糙的一个作品。很快,Google Lively上出现了很多色情Room,这些房间里的Youtube视频都是跟性行为相关的短片,而且Google Lively里的人十分复杂,然后里面又可以随便亲人,打人,使得局面十分混乱,应该说,从没见过Google公司深陷如此之尴尬地位。

另外,Google一直是搜索巨头,不论其推出什么产品,都有强大的搜索技术做后援,但Google Lively并不需要什么搜索技术,纯粹一无聊的东西,所以必然会很快下马。

二、Google Lively的程序缺陷

Google虽然在3D建模方面有所建树,可是用在Google Earth上可以,用在Google Lively这种虚拟人生中就不行了,而且还是让中国公司外包的,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质量,bug超多,让很多来当游戏玩的人大失所望。

三、Google Lively已经没人玩了
试想,为什么Google Chrome支持了那么多IE型网站,而偏不支持Google Lively?因为Google 早就放弃Google Lively了。Google Lively在中国,在国外都已经没人关心了,因为在这个充满暴力,色情的虚拟世界中,而且环境还如此恶劣,有谁会去参与?没有人喜欢自己CPU长期 99%,而且不是在玩什么好玩的游戏或者泡××。

所以,Google Lively早就死了,只不过Google终于说出了这句话罢了。

新华社:假医药信息只是冰山一角 竞价排名模式后的百度问题依旧

针对百度竞价排名搜索带来的假医药信息肆虐的情况,新华社12日以《假药网络肆虐 竞价排名是祸根》为题进行了报道.之后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了揭露,使百度的这一不良营销模式首次在公众面前曝光,众多网民也在网上对百 度的这种行为进行了谴责.事实上,自从“三鹿奶粉”事件中曝出一些问题奶制品企业出巨资要百度消除负面信息时,百度竞价排名搜索固有的花钱可以改变搜索结 果的弊端就已经显现.但百度却没有对此自省,仍然沿用这一模式,致使问题越来越多,引起网民的强烈不满进而引发媒体曝光.

17日百度在其网站上就此道歉,称有部分网站利用竞价排名服务推广虚假医药信息,是该公司对销售运营体系管理不善造成的.19日,百度CEO李彦宏表示, 法律并没有要求付费搜索引擎为发布的信息负责.李彦宏说:“提供广告主资质并非中国法律要求,另外搜索引擎或许不应该为网络信息真实性承担责任.”

李彦宏的这一说法表明了百度不想也不能对其搜索结果负责的态度.照此逻辑,使用百度搜索的网民如果因此上当受骗,只能怪自己选错搜索方式了.

事实上,假医药信息只是百度竞价排名收费推广模式带来问题的冰山一角.记者用百度搜“整形”或者“吸脂”等有关美容整形的关键词时,出现在第一页的几乎全 是竞价排名网站.按照相关规定,凡从事手术类美容机构必须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百度搜索结果首页中,一个拥有这种许可证的都看不出来.

再用百度搜关键词“北京手机”,赫然排在搜索结果首位的竟是销售手机监听器的,并且还注明了为赞助商链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曾专门对用户进行警示:国家禁止销售监听器,目前网上销售手机监听器大多属于诈骗.

同样,用百度搜关键词“老虎机”,竟然也显示有大量网址,显示结果第一页全是竞价排名的.而赌博机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百度删除了被曝光的假医药收费推广链接,但隐藏在竞价排名模式后的更多违法内容依然存在.相关调查结果也表明,近80%的被调查网民曾因用百度的竞价排名搜索进入了虚假网站.

“百度目前做的改动只是皮毛,只要竞价排名仍然是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它就永远摆脱不了层出不穷的质疑和曝光.”知名互联网分析师洪波坦言.

所谓的竞价排名其实就是用人工干预方式改变搜索结果尤其是搜索排名,使之完全服务于出价高的目标.这样炮制出来的搜索结果和排名,显然是不真实、不客观、不公正的.

正望咨询首席分析师吕伯望指出,百度冠以“推广”字样的竞价排名,其本质是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属于网络广告的一种形式,应尽快纳入《广告法》的统一监管.

Mozilla:如果没有Google支持将陷入困境

Mozilla基金会披露称,如果谷歌撤销支持它的协议并且支持自己的浏览器,Mozilla将陷入困境之中.
Mozilla在2007年的财务状况声明中称,虽然其火狐浏览器的收入增长了12%,达到了7500万美元,但是,这项收入主要来自于谷歌的与搜索有关的专利费.这笔专利费为6600万美元,占火狐浏览器总收入的88%.其余的200万美元收入来自于其它搜索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提供的专利费占Mozilla总收入的比例提高了.在2006年,这个比例是85%.

虽然Mozilla与谷歌之间的协议还有三年时间,但是,这种情况将使火狐浏览器处于危险的境地.有什么因素能够促使谷歌不再支持Mozilla基金会 呢?Mozilla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国税局的调查,它的非盈利地位成为了疑问.Mozilla 争辩称它从谷歌那里得到的现金应该被当做专利费,因此,这笔收入根据税法不应当作销售收入.

如果Mozilla失去了非盈利的地位,它将支付10万美元的税款,并且将被当作私营基金会.虽然这笔钱数不多,但是,如果谷歌要求对它支付给Mozilla的钱给予减税待遇,谷歌将为此支付许多钱.这可能促使谷歌开发Chrome浏览器.

百度将开除遭央视曝光温州公司员工

百度就央视曝光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报道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COO叶朋在电话会议上透露,遭央视曝光的温州涉嫌造假的员工将被开除.
在上周末,央视连续两天对百度的竞价排名进行了曝光报道,百度竞价排名被指存在虚假医疗网站信息,并且有屏蔽不参加竞价排名的情况.央视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对于虚假医疗广告的信息,百度非但没有进行严格审核,还有内部的员工协助虚假网站蒙混过关.

被央视曝光过后,百度对被曝光的部分关键词和非法网站信息进行了紧急处理,没有医药许可证的百度竞价排名网站将在18日全部下线,只有竞价排名用户提供正规医药许可证并通过百度总部严格审查后方可上线.据媒体报道,与事件相关的部分员工和代理商将会遭到内部处理.

业内人士称,为了恰当应对更多危机发生,百度在以后必须加强监管的力度,改良完善竞价排名的机制.但只要竞价排名仍然是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它就永远摆脱 不了层出不穷的质疑和曝光.在用户、广告主、舆论和政府各界的压力下,百度只剩下彻底放弃竞价排名和对现有模式进行改良两个选择.

百度股价周一曾经暴跌25%.百度于17号发表声明对央视曝光事件进行认错道歉,同日,百度CEO李彦宏发内部邮件表态称对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并且告诫员工“有错能改,善莫大焉”.

百度于昨晚就央视有关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报道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CEO李彦宏、CFO李昕晢、COO叶朋以及副总裁沈晧瑜出席了该会议.

百度股价重挫25% 分析师称影响不会很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公司股价周一一度大幅下挫27%,此前有中国媒体报导百度与医疗企业有关的关键字竞价排名黑幕,但分析师称,这个消息对百度的影响应该不大.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报导,参与热门医疗关键字竞价排名的网站大多是出售药品的网站,Piper Jaffray在一份报告中称,这些网站有可能是未获认证的医疗网站,这样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不应这样靠前.

广告Piper Jaffray的报告指出,百度已经证实了这则报导,但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记者未能立即联系到该公司代表对此事置评.

Piper Jaffray还在报告中称,受到质疑的医疗网站已经从百度搜索结果中撤下.

百度收盘跌25%,至134.09美元,盘中一度触及130.51美元的52周低点.该股在盘后交易中基本持平.

Piper Jaffray和Pacific Crest Securities的分析师表示,此事对百度财务的影响可能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大,药品和医疗关键字业务只占其总体关键字竞价排名业务的一小部分.

百度股价大跌25%

受央视曝光百度竞价排名积弊的影响,百度(Nasdaq:BIDU)周一股价在纳斯达克收盘大跌44.8美元,跌至134.09美元,跌幅达25.04%。 截至美东时间周一15:07(北京时间周二4:07),百度纳斯达克股价下跌46.90美元,至131.99美元,跌幅26.22%;此前一度跌至130.51美元,是自2007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央视《新闻30分》节目于15日开始两次播出了百度竞价排名积弊的新闻,指出由于虚假信息借网传播,百度竞价排名遭质疑,并曝光了有内部员工帮助造假的内幕。在央视第二次查百度竞价排名灰幕的报道中,对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提出质疑。

百度刚刚就虚假医药信息问题致歉,称有部分网站利用竞价排名服务推广其网站上的虚假医药信息,是该公司对销售运营体系的管理不善造成的,就此向用户与客户表示歉意。百度还指出,已对遭央视曝光的竞价排名结果存在问题的信息进行下线处理。

过去52周,百度最高股价为418.22美元,最低股价为162.00美元。

冷冷的”精神病”

新闻来源:酒游花
11月8日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了专家论证,次日报纸上便出现了《玩魔兽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这样的报道。报道中称:“这部由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报批国家卫生部后,在全国各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精神科推广使用。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真是一个很冷的笑话。

3年前大狗写过一篇优秀的特稿《药、官司与飞逝的少年——中国首起网游公益诉讼深度报道》,其中最后一章《网瘾·互联网上的一个玩笑?》十分详细的介绍了“网瘾”概念的来龙去脉:

陶然介绍说,网络成瘾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人戈德伯格率先提出的。我们查阅了这位“网瘾之父”的有关资料,却意外地发现“网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一词的“发明”竟源于一个玩笑。

伊凡·戈德伯格(Ivan K. Goldberg)是纽约的一位精神病学家,他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去浏览PsyCom.Net的留言板。PsyCom.Net是他在1986年创建的一个精 神病学网上社区。1995年的某天,他突发奇想,决定和那儿的人们开个小小的玩笑。他声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疾病,名为“网络成瘾症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并模仿《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的条目格式写了一篇“网络成瘾症诊断标准”的帖子放在BBS上,诊断标准共七条,包括“因网络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和职业 活动”、“对互联网抱有幻想”和“手指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敲打键盘的动作”等。戈德伯格的本意一是为了好玩,二是想要挖苦一下《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 碍》这本书的复杂与刻板。《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是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l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组织一批临床与研究心理医生、心理学家和流行病学家共同撰写的一本指南,1987年修订到了第四版。

令戈德伯格意外的是,他的几位同事在看了这篇编造出来的“诊断标准”后竟然承认自己有网瘾,并写信给他寻求帮助。于是戈德伯格又在网上创建了一个名为“网 瘾支持小组”(Internet Addiction Support Group)的新闻组,这个新闻组很快便收到数百名认为自己有网瘾的人的来信,网瘾问题这才开始渐渐为人们所重视。

戈德伯格后来在回忆自己发明“网瘾”一词的过程时解释说:“‘网络成瘾症’实在是个非常不合适的名字,它会让人联想到毒品。毒品是真正能让人上瘾、让人体 内的每一个细胞发生改变的物质,但网络不是。把人的每一种行为都放到精神病学的范畴中去讨论,并试图用医学理论去加以解释的做法是荒谬的。如果你把‘成瘾 ’的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对于他所创建的“网瘾支持小组”,戈德伯格认为“它的意义实际 上和感冒支持小组差不多”。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相信确实存在着“网络成瘾”这种病症。哈佛大学附属麦克林医院(McLean Hospital)以神经科疾病临床与研究闻名,该院电脑成瘾科负责人马里萨·奥扎克(Maressa Hecht Orzack)坚持认为应该把“网络成瘾症”加入下一版《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中。第五版《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的修订工作将于2006年正 式开始。奥扎克说:“尽管这最初只是戈德伯格的一个玩笑,但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都认为确实应该将它视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症(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

“网络成瘾症”的另一位坚定支持者是金伯利·杨(Kimberly S. Young)。金伯利·杨被称为“网络心理学家”,以研究网瘾和网络行为而闻名。金伯利的正式身分是圣波拿文图(St. Bonaventure)大学教授,1995年,她创建了“网瘾研究中心”(Center for Online Addiction),并在美国各地传播网瘾对个人、配偶和家庭的影响。1998年,她撰写了全球第一本深入探讨网瘾问题的书——《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 状与康复策略》(Caught in the Net),在学术界内外均引起很大争论。之后她又写了《网络迷情》(Tangled in the Web)一书,对网络性爱成瘾问题加以剖析。她参与过美国《儿童在线保护法》(Child Online Protection Act)的调研,她的文章在《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和《时代周刊》等美国各大主流媒体上发表,她还被不少公司和政府机构聘为顾问,以防止其员工在工作 时间内滥用网络。

金伯利·杨在网瘾研究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网络依赖者与普通网民之间划上了一道清楚的界限,她发现网络依赖者具有自持性、喜欢单独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际 交际等特征,并具有较强的抽象思考能力,不喜欢遵守社会习俗,对于他人更容易情感化,而且在个性上往往更为敏感、谨慎,崇尚个人主义。通过对网络使用者的 调查研究,她为网瘾制定了一套诊断标准,共十条。她认为如果受试者符合其中四条或是四条以上的标准,且持续超过12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可以诊断为“网络依 赖者”(Dependent Internet Users ),否则为“非网络依赖者”(Non-Dependent Users),即普通网民。陶然以及国内其他网瘾研究者所使用的诊断标准,就是源自她的这套标准。以下是金伯利·杨的十条标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我对照 一下。

1、思想被网络占据,下线的时候也在想着网上的事情。

2、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

3、无法控制自己使用网络。

4、当试图切断或中断连线时会变得烦躁而易怒。

5、通过网络来逃避问题或是释放无助感、罪恶感、焦虑或忧郁等情绪。

6、向家人或朋友撒谎,隐瞒自己上网的频率和时长。

7、因使用网络而导致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或职业机会受到损害。

8、即便已经知道自己花费了太多的费用在网络上,仍然无法退出。

9、下线后会产生戒断症状,例如沮丧、忧郁、易怒。

10、上线时间总是超过预先计划的时间。

尽管金伯利的研究很有说服力,但认为“网络成瘾症”根本不存在的反对意见同样很多。麻省理工学院学者、精神病学家、《屏幕生活:互联网时代的身份》一书的 作者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于2000年就这一问题向美国精神病学会递交了一份报告,她认为网络是一种用于沟通的媒介,与毒品有着本质区别,作为精神病学家,应该把网 络视为“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去加以解释,而不是把它等同于某种麻醉剂而加以戒绝。她指出,很多人在上网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创造着自身的 价值,这对于他们的知识和情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难道你能把强迫性写诗和雕刻列入《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的条目里去?”

戈德伯格也是反对者之一,他说:“就像那些生活失败或婚姻失败的人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成为了工作狂。互联网的致瘾性并不比工作大多少。”(原载于2005年第12期《家用电脑与游戏》杂志)

去年陶然、岳晓东等人合著的《网络成瘾探析与干预》一书邀请了金伯利·杨和戈德伯格作序(岳晓东的两篇访问记有点意思:戈德伯格|金伯利·杨),后者在序言中写道:“其实,玩牌、赌博或上网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以成瘾的,人们之所以对此成瘾是因为他们借此来克服自身的压抑、焦虑或社交障碍。……电脑/网络成瘾者的症状会随着其成因的解决而自然消失,并不会出现症状替换现象。”

在今年3月出版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医学博士杰拉德·布洛克(Jerald Block)再度提议将“网瘾”列入DSM。这照例成了笑话,况且该手册的下一版修订要等到2012年,看来,我们这次的“世界第一”很有希望。

按照《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五类。我估摸着,自己一夜之间就会变成有精神障碍的人了,很冷很时髦。

支付宝公告:勿轻信搜出虚假客服电话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支付宝今日发出公告,警告用户切勿轻信搜出的虚假客服电话,并强调一些用户因为轻信了搜索结果给出的假客服电话而上当受骗。
以下为支付宝公告全文:

[事由]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有多起用户因在谷歌上搜到支付宝假冒客服热线而上当受骗的案例,经过支付宝方面的调查,该情况与事实不符。事实上,日前确实很多支付宝用户反映,由于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支付宝热线电话时,均被搜索结果均为0898开头的虚假客服热线所欺骗,但这些案例均来自百度,支付宝尚未接到因为谷歌搜索结果而导致被骗的案例。

用户在谷歌上搜索“支付宝热线电话”时,前几条搜索结果均为正确的支付宝客服电话。而在百度上搜索“支付宝热线电话”时,首页第一条结果即为0898开头的虚假客服电话。

[安全警示]

日前,支付宝接到多起用户因假冒客服热线而上当受骗的投诉,经过调查,这些用户都是因为在百度上搜索支付宝客服电话时,轻信了搜索结果给出的0898开头 的海南假客服电话而上当受骗。假冒客服热线利用了人们对百度搜索结果的盲目信任,支付宝虽然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提醒,但仍有少部分因此上当。为此,支付宝 再次提醒,用户在使用支付宝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拨打0571-88156688的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或登录支付宝官方网站获取正确客服电话,切勿轻信百 度等搜索结果,以免上当受骗。

2008年9月中旬,手机尾号为9339的陕西西安王女士表示,在百度搜索支付宝客服热线后,当时搜索结果整页都是0898的海南电话,在拨打一个 0898-88153556的假支付宝客服电话后,通过对方发的链接“2008123.2008010101.cn/”提供了支付宝账号和密码,及银行卡 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因为该用户支付宝帐户内并无余额,因此并未造成财产损失。

2008年9月23日,手机尾号为6061的江苏省南京市的刘先生也向支付宝方面反映,自己在使用支付宝时出现疑问,并习惯性在百度上搜索支付宝客服热 线。当时一个0898开头的海口虚假客服电话显示在页面的第一条信息,刘先生拨打该电话后,在对方发送过来的网页上输入了帐户名及密码信息,随后发现密码 被盗。经证实,虚假客服发送过来的是钓鱼网站页面,幸亏刘先生没有输入支付密码信息,才没有造成资金损失。

2008年9月23日,手机尾号为0179福建省三明市的黄女士新注册支付宝帐户,由于不清楚如何使用,本想通过客服人员获得帮助,不想轻信了百度搜索结 果首页中的假客服电话,被0898假客服人员骗取帐户名、登录密码及支付密码,假客服人员自行登陆黄女士帐号并创建交易,盗出了黄女士帐号里的50元余 额。

2008年9月24日,手机尾号为6058北京市民练女士,因使用支付宝出现疑问,希望通过支付宝客服电话获得相关帮助。据其反映,在习惯性“百度一下” 后,搜索结果第一页大量显示0898开头的“支付宝客服号码”,练女士点击了排名最靠前的链接,并拨打了上面0898开头的“客服电话”。假客服人员以“ 帮助检查帐户情况”为由,索要了练女士的帐户名、密码及手机验证码,并随后盗取了帐户内的809.28元余额。练女士再次登录自己帐户发现余额被盗时才意 识到被骗,虽然骗子支付宝帐号已被冻结,但由于资金已经转出,损失能否追回至今不能确定。

通过以上案例,支付宝方面再次提醒广大用户:

支付宝从未将话务中心移到海南,“海南客服”只是不法分子利用百度搜索竞价排名业务实施的诈骗活动。支付宝客户服务电话:0571-88156688。淘 宝的客户服务电话为:0571-88157858。并且可以登陆支付宝官方网站:www.alipay.com –“帮助中心”的下方查看到支付宝的服务电话。不只是支付宝,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电话,可到官方网站或当地114查询。不要轻信百度搜索引擎的结果,切勿 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搜索结果诱导上当。

此外,支付宝工作人员绝不会要求您透露任何帐户密码信息和安全保护问题答案,特别是手机动态密码。请不要告知任何人您的“支付宝账户”密码信息,包括所谓 的“工作人员”,不要在不明页面上输入您的帐户及密码信息,更不要主动透露相关信息。支付宝工作人员不会告知您中奖而让您先付费 。

任何正规机构的工作人员绝不会在电话中要求您向个人银行帐户转账,任何业务资费均以公司对公帐户操作。而且帐户名称与相关公司名称相符。

世界上设计最考究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互联网的一个个重要节点所在,数据中心要怎样才能算是完美?
瑞典最大的ISP告诉你答案,它号称可以抵挡一枚氢弹的打击,安全性,电源,散热,网络等,都是一流的,更棒的是,它的设计重点在于人类的工作
,有丛林,瀑布,模拟日光等等好玩的东西,数据中心更像是一个公园.

Pionen data center

Pionen data center

Pionen data center

Pionen data center

Pionen data center

Pionen data center

Pionen data center

中国劫持国外BT网站

新闻来源:Solidot
审查互联网不算新闻,中国现在正对一些难以审查的领域,比如在线文件储存网站,BT之类的P2P网络,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像前几天发生的北京网通劫持VeryCD。而来自中国的更多报道透露,国外流行的BT网站Mininova(我这里可以访问)、isoHunt(同上)和海盗湾(The Pirate Bay)也都被劫持,这些网站都无法访问,链接被跳转到中国搜索引擎百度。

根据消息来源,域名劫持持续的时间了超过了两天,7日略微缓和。Mininova的共同创始人Niek,在域名被重新定向到百度后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加入到维基百科和YouTube的被审查名单之列。”

一西安公司称拥有RSS专利 诉微软Vista侵权

11月7日消息,中电商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于上月起诉微软,称其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侵犯了该公司专利权.
中电商务是一家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家公司,该公司称微软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采用了这家公司研发的一项真正简单聚合(RSS)技术,该技术已于去年12月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并于上月开庭审理.中电商务要求微软停止侵权行为,并停止在中国境内销售采用RSS技术的Vista操作系统.据中电商务董事长王建波称,微软在法庭上对起诉内容予以否认.

微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微软一向尊重知识产权,并未侵犯中电商务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