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彙整: 2008 年 7 月

杨致远:不屑与微软见面

雅虎CEO杨致远周四表示,在今年的太阳谷(Sun Valley)科技与媒体年会上,他不会与微软代表会面.
微软近日表示,如果激进主义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 Icahn)能在8月1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淘汰雅虎现任董事会,微软将考虑重新收购雅虎.尽管如此,杨致远周四在接受采访时称,在今年由投资银行 Allen & Co举办的太阳谷(Sun Valley)科技与媒体年会上,他不会与微软代表会面讨论相关事宜.
对于微软支持伊坎发动代理权争夺战的言论,杨致远感到很气氛.杨致远周三曾表示,微软目前根本没有诚意谈判,只是想动摇雅虎军心,因此感到很生气.

此外,杨致远还称:“我认为我可以让雅虎重新稳定下来,我希望与公司同舟共济.”但有分析师认为,由于微软和雅虎第一大股东Capital Research基金管理公司均支持伊坎,杨致远在雅虎的时日已经不多.

Google推出虚拟现实服务“Lively”

谷歌近来不断超出组织全球信息的主要使命,周二又推出了免费的虚拟现实服务“Lively”,这对“Second Life”(第二人生)构成了挑战.
Lively采用了三维软件,人们会齐集想象中的房间等背景中.谷歌认为有多个虚拟现实网站会吸引更多用户,而且Lively不收费.只要从lively.com安装一个软件包,用户就能从博客、社交网站等网站进入Lively.
Lively by Google

谷歌已经在Facebook创建了一个Lively应用程序,并且正在针对更大的社交网站MySpace.com开发一个版本.谷歌设计经理Niniane Wang表示:“我们知道人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网上社交,我们只想让这更有乐趣.”

Lively用户可以设计出一个形象,可男可女,也可以是其它生命,它有自己的身份,可以换衣服、表情.用户可以在各种数码环境中漫游,如小孩的房间、色情场所等.房间中可以装饰多种家具,如大屏幕电视,上面甚至可以播放YouTube的视频.用户可以邀请朋友或家人进入自己的虚拟现实环境,进行聊天、拥抱、哭泣等互动.

谷歌要求Lively用户至少要13岁.此前,谷歌在亚利桑那大学的一群学生中间对Lively测试了几个月.目前,谷歌还没有在Lively做广告的计划.

http://www.lively.com/catalog/images/corner_logo.gif

梦工厂抛弃AMD,与英特尔结盟

梦工厂在周二宣布,公司将结束与AMD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而与英特尔结成同盟。据英特尔公司称,这次合作的重点在于3D电影制作技术,而两家公司合作的首部影片将是《怪兽大战外星人》(Monsters vs. Aliens)
英特尔将向梦工厂提供最新的高能处理技术,包括有多个处理核的未来芯片,以使影片更具观赏性。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ul Otellini表示,两个公司的合作结合了最优性能的计算机和最好的电影动画制作技术,将会“使电影娱乐上一个新的台阶”

英特尔还将与梦工厂协作,在多种平台下研发和推广下一代的三维观影技术,其中包括家庭影院、个人电脑、视频游戏,以及各种在线和移动装置。

梦工厂曾出品过《怪物史瑞克》(Shrek)、《篱笆墙外》(Over the Hedge)、《蜜蜂总动员》(Bee Movie)以及《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等影片。其下一部3D影片《怪兽大战外星人》(Monsters vs. Aliens),计划于09年3月27日上映。

《PCWorld》:Google到底要干什么?

PCworld发表文章,讨论了Google最有意思的一些项目的进展情况,包括关于Android的一些细节、新能源开发、语言翻译还有新的面部识别搜索技术等.
另外,文章还就网上流传着的一些Google的秘密项目,也向Google发言人进行了求证,从而探究Google到底在做什么.以下为全文内容:
高涨的股票、狂热的追捧、另外更重要的是真正有用的互联网产品,Google可谓是新千年后的科技明星.

  然而,Google太活跃了,以致于要想全面跟踪它所做的一切已经变得不那么容易.当你刚刚弄熟Google发布的一连串Web应用、 Google实验室的各项创新以及前瞻性搜索项目时,Google就像翻硬币一样又开始新的投资,尽管对一个有着1.9万名员工,市值167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转变并不是像翻硬币那么简单,但谁又能想到一个搜索公司会去参与铺设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海底光缆呢?

  ”整个Google帝国是从研究项目开始的,Google的核心理念是尝试并发现新事物并把他们变得有钱可赚,” Jupiter研究公司的分析师Michael Gartenberg说道,”当你拥有像Google那样的市值,拥有付费搜索这样的聚宝盆时,你就可以不停地去试验.往往,对于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必要的财政支持和人才支持,但对Google来说,这两者都不缺”.

  Android:Google想让所有人都接入Google

  ”GPhone”再也不会出现,取而代之的是”Andriod”——一个手机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已经成了Windows Mobile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是对开源开发的一次实验.最近,Google举办了一次竞赛,评出由第三方开发者为Android开发的最具创新的应用,共有1700多名程序员参加了这项竞赛.

  这些参赛应用包括那些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各种应用.比如,其中一个应用是让用户基于他目前所在位置呼叫到出租车;还有一个应用是可以让用户找到朋友们的位置,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并参与他们的计划,这些信息都可以实时跟踪.就目前看来,有些应用听起来过于理论化,毕竟Android平台和基于 Android的手机到今年下半年才能发布,但Google还是评选出了头一轮的前50名入围优胜者.

  Android产品经理Erick Tseng说道,从让手机来规定你只能做什么到手机向任何类型的内容、服务、供应商和媒体开放,这将是个很大的转变.

  ”这对整个手机生态系统来说有着明显的好处,不仅是对普通用户,而且也包括开发者、运营商还有内容供应商”,Tseng说道,”不管你今天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机,想想你去获得内容的不便.但对Android来说,对内容的接入没有任何的羁绊.用Android,你永远都不必去关心内容的接入.”

  然而,Android也不是一切都进行顺利.Forrester 研究公司的分析师Charles Covin一直关心Android的进展,他说道,”我认为Android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要想在最近就看出Android带来的变化,那会让你失望. Google的意图是要让所有的消费者都来使用Google,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所以这就很清楚,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有所局限的时候,Google将会把Android作为它下一个和用户进行连接的地方.”

  面部识别搜索:让图片搜索变得跟文字搜索

  图像搜索是个新兴的、远未被开发的市场.今天,当你在Google上键入”巴黎希尔顿”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标记了的巴黎希尔顿图片.然而,打标签是个很单调的过程.举个例子来说,在Flickr.com上,很多图片未被打上标签,所以就很难通过搜索找到它们.如果越多的图片没打标签,那就越难找到它们.

  在Google,一个新的面部识别技术将让那些未打标签的图片不再难以被找到.不像该技术用于生物识别领域那样,图片搜索技术就是为了让你找到你想要的信息.

  ”那些Google对文本已经做到的搜索,我们希望能实现在图像上”,Google的研究人员Shumeet Baluja说道,”我们希望图像能和文本一样容易被搜索、被获得”.

  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五年后,你所有的数码照片都是在线存储,当你想要查找你祖母的照片时.通过Google的面部识别技术,你可以通过一张含有祖母眼睛距离,鼻子、耳朵、眼睛位置信息的照片,在几秒之内,你就可以找到所有你曾经上传的祖母的照片,尽管这些照片是在不同地方在线存储.

  语言翻译:让机器变成人

  作为搜索引擎的一部分,自动语言翻译已经出现很多年,比如Alta Vista.Google在语言翻译上进展不小,可被翻译的语言包括俄语、阿拉伯语和最近增加的印地安语.另外一个革新是正在研究的基于语言文化现象规则进行的机器翻译,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处理.

  ”使用越多的规则,翻译的质量就越高”,Google机器翻译研究人员Franz Och说道,”比如,如果你想进行一次英语到印地语的翻译,当语种越小,机器翻译的重要性就越大.芬兰语由于其奇怪的语法而很难进行机器翻译,它的每一个词汇可能派生出很多的信息.其他的一些语言由于语言间的差别很大,使翻译变得非常复杂.那些有着相同词根或者相近的语言就比较容易翻译,比如从法语到英语”.

  新能源探索:要做气候保护者

  Bill Weihl 负责整个Google公司的能效部分,他试图让Google成为提倡能效的领导者.Google总部的大部分建筑都有太阳能电池板,最高能提供近30%的能源.Google也让他的员工们短期使用那些停在车库靠吸收太阳能来存储能量的混合动力汽车.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和行业里的其他公司合作来推动提高PC和服务器使用的能效”,Weihl说道,”我们已经和Intel、惠普以及星巴克共同启动一个名为’气候保护者’的倡议,.这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需求问题”.

  通用搜索:一次性搜到全部内容

  当你在Google上进行搜索的时候,你就在使用”通用搜索”,Google提供的搜索结果不仅仅是文本链接,还包括一些Web站点的混合,图片,视频,博客以及音频.通用搜索就是Google用来决定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搜索结果,已经怎样去提供.通用搜索的目标就是根据搜索字段提供均衡的搜索结果,而不仅仅是文本网页链接.

  ”当你搜索马丁路德•金的时候,你可能想到的是文本的结果,但我们会提供相关的视频结果”,Google通用搜索高级软件工程师David Bailey说道,”我们可以看到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和对比.有些人可能进行针对性的搜索,我们会提供’非文本的’搜索结果,可能会是博客的帖子或者博客的视频.”

  Google回应几个传言:与政府合作很正常

  除了那些已经确认的项目以外,还有很多传言的项目.这里我们向Google进行了求证,让Google来评论一下一些主要的传言,来确认其真假.

  有传言说Google的数据中心遍布世界各地.

  Goolge回复:”快速、创新的产品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运算能力.因此,Google在技术设施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且也拥有大量包含很多计算机的基础设施.然而,出于商业竞争的考虑,我们不便透露确切的数目以及准确的设施位置.”

  计划从微软收购Expedia(微软旗下的旅游网站):

  Google回复:不作评论.

  戴尔正在生产Google手机?

  Google回复:不作评论.

  Google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有合作?

  Google回复:”对任何人来说,大部分的Google产品都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得.我们也提供一些企业级解决方案给各个国家的公司、非盈利组织以及政府组织.”

  Google在为Web互联网提供一个操作系统?

  Google回复:不作评论.

  Google正准备从eBay那里收购Skype的网络电话业务?

  Google回复:不作评论.

  Google正在为Wi-Fi二代(Wi-Fi 2.0)购买无线频谱?

  Google回复:”这是对这个问题的误解.我们,包括微软、戴尔、飞利浦以及其他科技公司,都主张将空闲的电视频谱无照开放,来作为互联网接入使用.’无照’意味着那部分的频道不被拍卖,而是对每个想使用它的人开放.目前,无照频谱仅仅被用在车库大门和Wi-Fi站上.所以说Google要’ 买’下那部分频道是不准确的,我们认为那部分频谱不该被拍卖.”

微软声明愿与雅虎重启谈判

微软洽购雅虎再次出现戏剧性变化.昨日,微软发表声明称,愿与雅虎重启谈判,愿意部分或全部收购雅虎,但前提是雅虎股东选出新的董事会.而雅虎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也同时发表声明,称过去一周,他已与微软CEO鲍尔默多次沟通.受消息刺激,雅虎股价周一大涨11.99%,报收于23.91美元.微软则微涨 0.19%,报收于26.03美元.
  微软:不与雅虎现董事会谈

  微软在声明中表示,如果雅虎8月1日股东大会选出新的董事会,微软将立即重新与雅虎进行谈判,因为从此前的谈判看,微软公司不可能与雅虎现任董事会达成协议.

  伊坎在同一天发表公开信中称,过去一个星期,他曾与鲍尔默多次沟通,鲍尔默表示仍有意全部收购雅虎或仅收购雅虎“搜索业务”.同时,微软表示,目前要讨论收购价格或条款还为时过早,并尊重雅虎股东决定公司命运的权利,在股东大会前微软不会就此事发表评论.

  业内表示,微软的声明给雅虎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强有力的支持,在此前微软洽购雅虎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伊坎提出了全部更换雅虎现任董事会的新名单.

  雅虎:微软可发收购要约

  针对微软以及伊坎发表的声明,雅虎公司昨日回应称,雅虎董事会继续准备与微软进入收购谈判.同时,雅虎公司表示,目前微软公司CEO鲍尔默和伊坎已经开始合作并给雅虎施压,迫使雅虎更换董事会成员,并尽快执行收购交易.雅虎认为,此举并不符合雅虎股东的最佳利益.雅虎还表示,如果微软希望收购雅虎,雅虎再次邀请他们立即发起要约.

  业内人士表示,雅虎公司希望微软在8月1日的股东大会之前能与微软重启谈判,也就是希望微软继续与雅虎现任董事会谈,而目前雅虎与时代华纳旗下美国在线关于业务合作的谈判仍在继续.

  国内互联网知名人士吕伯望表示,微软给了雅虎一个下马威,因为联手伊坎,可使得现任雅虎董事会在即将来临的股东大会上遭遇被赶下台的危险.而微软卷土重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并购雅虎,微软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赶超谷歌是非常困难的.

Microsoft 安全公告摘要(2008年7月) – 四个重要等级更新

微软公布了七月安全公告的预告,本月微软发布了四个重要等级的更新.
其中2个影响Windows,1个是SQL的提权漏洞,1个Exchange Server的提权漏洞.这些漏洞届时都可以被Baseline Security Analyzer检测并更新.对于 2008年7月发布的安全公告,本公告摘要替代2008年7月3日最初发布的公告预先通知.
查看:Microsoft 安全公告摘要(2008 年 7 月)

公告标识符Microsoft 安全公告 MS08-040

公告标题

Microsoft SQL Server 中的漏洞可能允许特权提升 (941203)

摘要

此安全更新可消除四个秘密披露的漏洞。 更加严重的漏洞可能允许攻击者执行代码并完全控制受影响的系统。 经过身份验证的攻击者随后可安装程序;查看、更改或删除数据;或者创建拥有完全管理权限的新帐户。

最高严重等级

重要

漏洞的影响

特权提升

检测

Microsoft Baseline Security Analyzer 可以检测您的计算机系统是否需要此更新。 该更新可能要求重新启动。

受影响的软件

Microsoft Windows、Microsoft SQL Server.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受影响的软件和下载位置”部分。

 

公告标识符Microsoft 安全公告 MS08-038

公告标题

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的漏洞可能允许远程执行代码 (950582)

摘要

此 安全更新解决了 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公开报告的漏洞,如果用户打开并保存特制的保存搜索文件,该漏洞可能允许远程执行代码。 如果用户使用管理用户权限登录,成功利用此漏洞的攻击者便可完全控制受影响的系统。 攻击者可随后安装程序;查看、更改或删除数据;或者创建拥有完全用户权限的新帐户。 那些帐户被配置为拥有较少系统用户权限的用户比具有管理用户权限的用户受到的影响要小。

最高严重等级

重要

漏洞的影响

远程执行代码

检测

Microsoft Baseline Security Analyzer 可以检测您的计算机系统是否需要此更新。 此更新需要重新启动。

受影响的软件

Microsoft Windows。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受影响的软件和下载位置”部分。

 

公告标识符Microsoft 安全公告 MS08-037

公告标题

DNS 中的漏洞可能允许欺骗 (953230)

摘要

此安全更新可解决 Windows 域名系统 (DNS) 中两个秘密报告的漏洞,这些漏洞可允许欺骗。 DNS 客户端和 DNS 服务器中均存在这些漏洞,这些漏洞可能会允许远程攻击者将 Internet 上针对系统的网络通信重定向至攻击者自己的系统。

最高严重等级

重要

漏洞的影响

欺骗

检测

Microsoft Baseline Security Analyzer 可以检测您的计算机系统是否需要此更新。 此更新需要重新启动。

受影响的软件

Microsoft Windows。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受影响的软件和下载位置”部分。

 

Microsoft Windows。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受影响的软件和下载位置”部分。

公告标识符Microsoft 安全公告 MS08-039

公告标题

Outlook Web Access for Exchange Server 中的漏洞可能允许特权提升 (953747)

摘要

此 安全更新可解决 Outlook Web Access (OWA) for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中两个秘密报告的漏洞。 成功利用这些漏洞的攻击者可以访问单个 OWA 客户端的会话数据,允许特权提升。 在单个客户端的 OWA 会话中,攻击者随后可以执行用户能够执行的任何操作。

最高严重等级

重要

漏洞的影响

特权提升

检测

Microsoft Baseline Security Analyzer 可以检测您的计算机系统是否需要此更新。 该更新可能要求重新启动。

受影响的软件

DNS爆漏洞 可致黑客控制网络

计算机行业巨头正在忙于修复互联网基础中的一个安全漏洞。这个安全漏洞能够让黑客控制互联网通信。
主要软件和硬件厂商几个月来一直在秘密研制本周二发布的这个软件“补丁”以修复这个漏洞。这个安全漏洞存在于计算机被路由到网页地址的方式中。Securosis公司分析师Rich Mogul在媒体电话会议上说,这是整个互联网地址解析方案工作方式的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你拥有这个互联网,但是,它不是你预期的那样的互联网。黑客会控制一切。
这个安全漏洞可能导致“钓鱼”诈骗攻击。诈骗分子可以把人们引诱到假冒的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等商业网页,欺骗人们泄漏自己的账户号码、口令和其它信息。黑客还能够利用这个安全漏洞把用户引导到他要用户访问的网页,无论用户在网络浏览器上输入什么地址。

IOActive公司的安全研究人员Dan Kaminsky在6个月前发现了这个域名系统安全漏洞,并且立即联系微软、Sun和思科等行业巨头合作制定一个解决方案。

Kaminsky说,人们应该担心这个问题。但是,他们不必恐慌。我们已经给你许多时间测试和使用这个补丁。以前还从来没有这种规模的修复安全漏洞的事情。

Kaminsky建立了一个网页,网址是http://www.doxpara.com/。人们可以在那里查看自己的计算机是否存DNS安全漏洞。

PHPWind与动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近日,同为国内领先的网络社区论坛提供商PHPWIND与动网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据了解,双方在多方面达成共识,将共同规划未来社区论坛及相关解决方案、共同开拓社区论坛市场及相关的增值服务.双方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希望为国内社区市场创造更大价值,也希望为国内互联网站长和网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PHPWind的CEO王学集表示,双方产品存在平台差异,双方的技术和市场都拥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目的也在于此,此番合作符合PHPWind“专注”的发展理念.动网CEO宋海波认为领先者之间的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一起制定行业标准、弱化恶性竞争、提升行业门槛及技术领先等益处.并且合作可以让PHPWind更专注于PHP技术,而动网则专注于Windows平台.宋海波表示为了本次合作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社区产品,他将重新担任动网技术总监一职.

2008的互联网,已有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转移到网络社区当中来,是潮流还是机遇?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拥有良好基础的PHPWind与动网接下来到底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关于PHPWind

PHPWind创立于2002年,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PHPWind一直定为于建站软件开发及提供增值服务,致力于为站长提供简便、有效、可持续的建站解决方案.公司核心产品论坛系统是一套开源软件系统,同时PHPWind拥有众多原创的核心技术包括:独创的模版设计体系、数据库的多表散列设计理念、索引数据文件的利用及其算法、文件读写稳定性算法、数据库索引负载均衡算法、多重安全防护体系等,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应用广泛的论坛软件之一.

关于动网

动网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最早为站长和开发者提供资讯和产品服务的平台之一,国内领先的社区服务提供商,Windows平台90%以上的网站社区采用动网.动网以创新、领先的产品,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优质网络社区生活和体验,是国内独家拥有ASP、Asp.Net、PHP全系列产品的服务商.致力于为国内网站和站长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网站建设提供多种建站解决方案.

Opera提出网络标准课程 发布标准教育倡议

2008年7月8日,挪威Opera软件公司发布了网络标准教育的倡议,这个倡议的目的是支持和促进网络标准在中学、高校、大学和全球企业中的教育和培训.首先,Opera提出网络标准课程,这个课程为网络设计者和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完整及透彻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免费从 http://www.opera.com/wsc/获得.针对教育机构和网络开发人员,学习资料包括了CSS、HTML、完整的标准背景概念、良好的网络设计理论知识(包括字体,颜色和信息体系结构)以及充足的JavaScript信息介绍,包括简单的调试与编写脚本.
    Opera 教程的主要作者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网络开发专家,包括:来自Yahoo的Christian Heilmann和Mark Norman、来自quirksmode.org的Peter-Paul Koch、来自456bereastreet的Jonathan Lane、Linda Goin、Paul Haine、Roger Johansson以及Jen Hanen.至目前为止,已经有23篇文章被发表,并有超过50篇文章将要发布.
   
    “我认为这是业界非常需要基于标准的网络开发资料,但是现在可供学生参考的基础层次信息非常少.”全球卓越的万页开发者及发言人Ben Buchanan说道:“现在一些适合初学者资料并不完整,绝大部分标准的文章高于初级水平.Opera这套最新的教程填补了这项空白,这套资料从基础部分介绍了如何建设标准兼容的网络站点.”
   
    Opera网络标准教程是一套可以帮助公司提高代码质量,并更好的节省互联网资源以及加强网络标准创新的教程.
   
    “Yahoo 作为全球最早的网络科技公司之一,我们认为最佳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建设网站,这也使我们成为了互联网的起始点.”Yahoo国际网络开发经理Sophie Major说道:“因此,Yahoo非常坚持Yahoo的雇员需要拥有网络标准的知识.Opera网络标准教程为前端开发人员提供了准确的知识.”
   
    教育者及大学对Opera倡议的支持:
   
    “ 网络开发和设计是一项不断变化的职业.教育者需要不断的问自己是否在教学生最新、最好的方法.” 德克萨斯大学信息技术服务网络组高级分析师Glenda Sims说道:“Opera网络标准课程由业界资深人士开发,这套资料对教育者起到了复习、证实和加强作用.更确切的讲,这些资料对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非常有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实现W3C所提出的“任何人的网络、任何设备上的网络”的目标.”
   
    “敦提大学计算机学院将会给予Opera网络标准课程以最大的支持.这套课程无疑是一套无价的资料,它在网络标准教学领域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敦提大学互联网编写讲师 Andrew Cobley说道:“Opera选择成为业内先行者,为我们准备了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料.这个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标准的重要性以及使用正确的方法编写网络.大学阶段的学生将在学习这套课程中刷新他们的知识,并找到新的方法解决网络设计问题以及发现更新的技术来开发网络.敦提大学将会在大学课程中使用Opera网络标准课程,从而使学生得到更正确、更现代的网络设计理念.”
   
    “Opera一直致力于为全球提供网络标准.”Opera首席技术官Håkon Wium Lie说道:“最新的网络标准课程将帮助那些新接触到网络标准的开发者,并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工具和信息来帮助他们更好实现网络标准化.我非常自豪 Opera在全球网络标准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
   
    加入其开发者社区 http://dev.opera.com/是一个学习网络标准、高级网络开发技术和联系全球开发者的中心.Opera网络标准课程需要您的帮助以及支持从而引导新一代网络开发者.如果您希望编写新的文章或者翻译现有文章从而帮助全球读者,我们非常欢迎您的帮助.更详细信息请登陆 http://dev.opera.com/ 和 http://www.opera.com/wsc.

热词“俯卧撑”风靡网络

词组:做俯卧撑 发音:zuofuwocheng
释义:①增强臂力的一种辅助性体育运动。两手和双前脚掌撑地,身体俯卧,两臂反复弯曲和撑起,使全身平起平落。②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
例句:①不关我事,做三个俯卧撑就走②不要再吵了,大家做做俯卧撑不好吗?
从“很好很强大”到“很黄很暴力”,从“虎躯一震,三分走人”到“关我鸟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网络流行语总是各领风骚数十天,你方唱罢我登场。昨 天,“做俯卧撑”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而且是火得最快的流行语,从一篇新闻报道中不起眼的几个字,到成为风靡网络的流行语,只用了几个小时。

  对此,有网友形容,“这一词于前晚(7月1日)呈井喷式爆发”。在昨天下午15时发布的Google上升最快关键词排行榜前10名中,“俯卧撑”系列占据了4个位置,“俯卧撑事件”、“三个俯卧撑”、“做俯卧撑”分占6、7、10位,而“俯卧撑”更是高居榜首。

“俯卧撑”被恶搞

  俯卧撑,英文名push-up,这样一个体育用词,放在平时,除了爱好运动的网友或上体育课的师生会用得上,而要成为网络流行词汇的可能性几乎是0.同很多网络流行词汇(语)一样,此次之所以在网络中引来如此高人气,大概与其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了特定场合不无关系。

  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出现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关于事情起因和经过,网上一度有各种传言。7月1日晚,贵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华网做了 在线直播。发布会上贵州省公安厅发言人在介绍调查情况时说到,在李树芬溺水之前,与其同玩的刘某曾制止过其跳河行为,见李心情平静下来,刘“便开始在桥上 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

  几分钟后,8时整,天涯杂谈就出现了帖子:《我是来做俯卧撑的》。

  由此,“做俯卧撑”已不仅是体育运动,而被网友恶搞,连夜火起来。

  数以万计的“俯卧撑帖”

  7月2日这天,很多网友一上论坛就发现满目都是俯卧撑,人们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很快就学会了这个词语的网络应用。

  有网友感叹,用“井喷”来形容“做俯卧撑”在网络中流行程度再也恰当不过了。本报记者注意到,从7月1日晚8时出现第一个“做俯卧撑”的帖子,到7月2日晚10时,单是天涯杂谈一个论坛就有500多个主题帖在“做俯卧撑”,有的“俯卧撑帖”后面还有几十几百的跟帖。

  在百度的“俯卧撑吧”———一个在2006年8月27日以请教网友“练俯卧撑的问题”起家的贴吧里,7月1日8时前还只有70多个帖子,而到昨晚10时,帖子已经过万。在互联网上,“俯卧撑帖”更是数以万计。

  “善意提醒:今后莫做俯卧撑,小心伤害无辜”,网友“拎砖四顾茫然”说。除了用它表达对瓮安事件的关注,“做俯卧撑”用法也广泛起来,有点类 似“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做俯卧撑”成了网友对一些问题因某种原因引而不发甚至做立场中立状的代名词。做俯卧撑也确实成为了7月2日最常见的回帖,不管 是什么主题的帖子下面,都可能看到“做俯卧撑”,以致有网友将那些逢帖必回“做俯卧撑”的网友称之为“俯卧撑党”。

  “自从做了俯卧撑,腰也不痛了,背也不酸了,打酱油也有劲了”,“幸亏没做第3个,不然楼主危险了”。

Firefox2漏洞多 需紧急升级Firefox3

Mozilla日前发布安全公告,称在其Firefox浏览器中发现多出安全漏洞,建议用户立即升级到更新后的版本.
据Mozilla称,这些漏洞多影响Firefox 2版本.不久前,丹麦安全公司Secunia在Firefox浏览器发现了“高危”安全漏洞,几乎允许黑客在用户计算机上为所欲为.据Mozill安全公告显示,Firefox 2主要存在以下安全漏洞:
1)在版面设计和JavaScript引擎中存在多处错误,可导致内存溢出

  2)处理无特权XUL文件时出错,可导致被加载恶意代码

  3)执行“mozIJSSubScriptLoader.LoadScript()功能时出错,黑客可绕过XPCNativeWrappers执行恶意代码

  4)批量数据回流过程出错,可导致系统崩溃或被执行恶意代码

  5)处理URL时出错,可被执行恶意JavaScript脚本

  6)执行JavaScript同源策略时出现多个错误,可导致被执行恶意代码

  7)验证已签名JAR文件时出现多个错误,可导致被执行恶意JavaScript代码

  8)执行上传文件时出现,可导致远程服务器被上传恶意本地文件

  9)在Mac OS X上执行Java LiveConnect出错,可被利用建立恶意socket连接

  10)处理”.properties“文件时出错,可导致内存信息泄露

  11)处理”Alt Names“时出错,可导致远程攻击

  12)处理Windows RUL快捷键时出错,可导致以本地文件形式运行远程站点

  6月17日,Mozilla正式发布了火狐3.在发布后24小时的下载量达到了8002530次,创造了软件下载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哪一个 Linux 发行版最流行

很多 Linux 的粉丝都在关心 Linux 的哪一个发行版的关注度或者是说哪个发行版的人气最高的。 其实通过 Google Trends 来查看,各个发行版在搜索引擎里的搜擎热度就能看出来各个发行版被大众所关注的程度。这或许是从一个侧面来分析 Linux 发行版在关注度最好的一个方法了吧。 Linux 桌面的三大发行版( Ubuntu Fedora OpenSUSE )在今年的上半年都已经发布了自己的最新版,到底这几个发行版本的关注度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可以从曲线图中看到 Ubuntu 从 2004 年发布以来,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关注度也是位居三大桌面发行版的榜首。在2007年 - 2008年 ,Ubuntu 那条蓝色的曲线都有几个峰值,那个就是 Ubuntu 发行新版的那段时间。

 

 

过去在桌面占有率很高的 Red Hat 每年的关注度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Fedora 和 Debian 的关注度相当。

查看Google Trends: http://www.google.com/trends?hl=zh-CN

腾讯QQ封杀hao123网址 称其冒充腾讯网站

网友报料,hao123网址在QQ上发送失败,显示“警告:对方本次发送的消息中包含的网址被大量用户举报或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已经被QQ安全中心 过滤.”字样.点击查看详请,则出现恶意网址查询页面,不安全原因:冒充腾讯网站.据了解,hao123原本是国内著名个人网站,后由百度公司出资5000万元买下,专门为用户提供网址链接服务,目前该网站流量排名全球第15 名.
此前媒体曾报导Google封杀hao123,其原因与百度有关.而此次腾讯封杀hao123,原因尚未明确,笔者致电腾讯,得到的答复却是并无此事,笔者举证说明,客服人员则称一定是QQ中毒,建议杀毒.

至截稿止,该问题尚未得到恢复.

将最小特权原则应用到Windows XP 用户帐户

引言

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如与 Internet 间的永久连接)给各种规模的组织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不幸的是,计算机与网络(尤其是 Internet)之间的连接增加了遭到恶意软件和外部攻击者攻击的风险,各种风险此伏彼起。

Sophos 是一家 Internet 安全公司,它发现,检测到的恶意程序的数量由 1999 年 11 月的 45,879 个上升到 2005 年 11 月的 114,082 个,在过去六年中以每年至少 10% 的速度增长。2005 年 11 月,Sophos 发现了 1,900 多个新的恶意软件,如病毒、特洛伊木马和间谍软件程序。其他防病毒供应商所报告的恶意软件的数量和类型方面的增长情况与此类似。

赋予用户对客户端计算机的管理权利的倾向,是造成恶意软件的风险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如果用户或管理员使用管理权利登录,他们运行的所有程序,如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和即时消息程序等,也同样具有管理权利。如果这些程序激活了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就可以进行自安装,操纵诸如防病毒程序之类的服务,甚至隐藏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可能在无意识且不知情的情况下,访问一个其安全性已受到破坏的网站或单击电子邮件中的链接或执行其他操作,进而导致恶意软件运行。 閱讀全文

AdSense 推介计划即将暂停

今天收到Google的邮件说adsense推介即将暂停
您好:

2008 年 8 月的最后一周,我们将暂停 AdSense 推介计划。这可能会给正在投放推介广告的发布商带来一些不便,我们在这里表示歉意。Google 一直努力为发布商和广告商提供更好的广告产品和体验,也在不断评估各种广告产品的表现,一旦 AdSense 推介计划重新启动,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非常感谢各位发布商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对于在正在投放 AdSense 推介广告(包括Google 产品推介和 AdWords 广告商的推介广告)的发布商,为了避免推介计划暂停给您带来不便,我们建议您在我们暂停推介计划之前,采取如下操作:

第一步:从您的网站撤下所有 AdSense 推介代码。8 月最后一周之前,请您把所有 AdSense 推介代码从您的网站撤下,然后您可以继续利用这些空出的广告位赚取收益。

第二步:用 AdSense 文字广告替代之前的 AdSense 推介广告。如果您的网页目前只投放了一个或两个AdSense文字广告单元,我们建议您在撤下 AdSense 推介广告后,在这些广告位投放 AdSense 文字广告。

第三步:把所有 AdSense 推介的报告数据保存到您的电脑。AdSense 推介报告会在您的 AdSense 帐户保存到10月底。我们建议您在10月底之前备份所有的推介报告,以便日后查看。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可以访问我们的帮助中心,或者稍后访问我们的官方博客。

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使用 AdSense 推介,也希望大家继续使用我们的其他广告产品,祝大家一切顺利!
Google AdSense 小组敬上

—————————————-
电子邮件首选项:我们向您发送此封必读电子邮件服务通告旨在通知您我们即将停止提供某项 AdSense 功能。

Google Inc.
1600 Amphitheatre Parkway
Mountain View, CA 94043

闭站近一月 56.com外链视频相册开始运作

闭站近一月的我乐网在今天突然发现我以前在56.com做个一个相册视频现在居然可以播放了(演示)。
56.com相册视频还有一个改进,那就是在相册视频上增加了一个拖动条方便用户选择播放的图片。
然而56.com的主页还是不能打开显示升级公告。相册视频外联现在已经可以播放了,相信56.com开通的时间不远了。

微软正式停止售卖Windows XP

今天,微软决定停止销售其Windows XP操作系统给零售商和电脑制造商,然而许多PC用户不想要放弃XP而转向Vista,他们对此提议表示不满.
一旦装有XP的电脑在PC制造商,例如戴尔和惠普,中彻底清除后,一些适应了旧的操作系统的用户,在购买新机子的时候将不得不购买Vista旗舰版或者Vista商业版.
在近几个月,微软将仍然允许小型的PC营造商商店购买转售的XP,对于超低成本PC机例如华硕Eee PC机,Windows XP的一个版本仍然可以使用.

一组拥护“保留XP”的计算机拥护者在业界的资讯网上张贴了请愿书,要求微软保持销售XP直到下一个操作系统Windows 7出售.软件制造商预计微软在2009年将会发放Windows 7.

上周,微软表示,公司将对Windows XP提供6年全面的技术支持.

网络流行术语的起源

blog(博客)、browser(浏览器)、software(软件)、wiki(维基)和World Wide Web(万维网),这些词语大家今天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网络的今天全得仰赖这些历史并不悠久的技术,以及给这些技术命名的人。那么你知道这些术语的来源么? 这些术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BLOG(博客):这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简写形式,该词的最早出现似可追溯至1997年由Jorn Barger创办的“机器人智慧”网站。Barger在网站上开设了“logging the Web”(网络日志)栏目专门用来记录他在网络上无意间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而Peter Merholz则被认为是首次完整使用了这个术语的人。1999年,他在自己的weblog中写道:“我决定把‘weblog’读为‘wee-blog’,或者采用其简写形式‘blog’。”

BYTE(字节): 1956年,Werner Buchholz在IBM Stretch计算机的设计阶段采用了这个术语用来衡量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容量。他是根据“吃下(bite)”这个词杜撰出来的,意思是一台计算机到底能“吃下”多少数据。不过需注意这个词的拼写,不要和“bit”相混淆。

BROWSER(浏览器): 经常被称为“Web之父”的Tim Berners-Lee在1989年开发出了他称为“WorldWideWeb”的软件。不过Berners-Lee说,“browser”这个词要早于Web,是作为“超媒体浏览器”而出现的。 

CELL PHONE(手机): 一般认为,是AT&T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William Rae Young首先提出了蜂窝移动电话的六角形蜂窝小区的概念。Young所做的工作在1947年与Douglas H. Ring合写的一份内部文件中提到过,该文论述了如何构建广域的蜂窝通信服务。用移动电话所拨打的第一个电话是1946年6月17日从圣路易斯的一辆行进的汽车中打出的,不过这部移动电话的形状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手机相差甚远。这部电话重约80英镑,采用的是AT&T的服务,(massive party line),每个月的服务费30美元,每打一次本地电话再加30到40美分。可惜,贝尔实验室却未能争得“手机之父”的美名。这个名头被摩托罗拉通信系统部的总经理Martin Cooper夺走,1973年4月3日,他携带着一部大块头的手机穿越纽约城,用这部电话给他在贝尔实验室的竞争对手Joel Engels打了一通电话。

CIO(首席信息官): 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任命IT人员担任高级职位是从军队和政府开始的,然后普及到工业界。William Synnott和William Gruber在1981年首次获得这一头衔。

COMPUTER VIRUS(计算机病毒): 这个术语今天被广泛用来描述可自我复制的和恶意入侵的软件,发明此术语的人是Leonard Max Adelman,他在1984年参与了“计算机病毒实验”的研究,并向研究人员Fred Cohen建议使用这个术语。Adelman还是RSA(Rivest-Shamir-Adelman)密码系统的联合发明人之一。

HYPERTEXT(超文本): Ted Nelson在1965年杜撰了”hypertext”和”hypermedia(超媒体)”这两个术语,1968年他与Andries van Dam一起在布朗大学共同开发超文本编辑系统。这些术语的前缀“hyper”的词义出自希腊语的“超越、超出”一词。所谓超文本就是计算机使用者通过超链 接和其他人共享文本信息的一种文本。超文本的首次实际使用是上世纪60年代Douglas Engelbart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On-Line系统”上进行的。Engelbart还与Bill English共同发明了电脑鼠标。

INTERNET(互联网): 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这个术语是在论述TCP/IP组网的文献中首次出现的,目前能够查到的包含此术语的最早文献是IETF RFC675,此文献即是由Vint Cerf、Yogen Dalal和Carl Sunshine共同撰写的《互联网传输协议编程规范》,发表于1974年。

MAINFRAME(主机): 起源无法确定,但是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则相信,“main frame”这个术语的出现要早于计算机,是在机械和电话时代出现的。而当它在上世纪60年代上半叶再次出现时,是用来指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或者更经常地被用来指称不带外设的计算机。到了上世纪70年代,组合词”mainframe”则主要用来称呼小型机。根据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今天,被大多数人视为主机制造商的IBM,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并未将这个词作为计算机的一个分类词来使用。在1964年IBM System/360的操作手册中你肯定找不到‘主机’这个词。”

MALWARE(恶意软件): 这是用来称呼大量恶意代码的术语,首先使用它的人是Yisrael Radai,时间是1990年7月4日,在一封公开邮件中他写道:“特洛伊木马只是恶意代码(我杜撰了这个词来称呼特洛伊木马、病毒、蠕虫等等)中极小的一部分。”不过Chris Klaus则被认为是在论述中广泛使用该术语的第一人。

ONE-TRANSITOR DYNAMIC RAM (单晶体管动态RAM,简称DRAM): 今天,几乎所有的电脑芯片都在使用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存储在一个内存单元中的每个信息比特都是由一个单晶体管和一个微电容构成的。IBM的研究员Robert Dennard为此在1968年申请了美国专利(专利号:#3387286)。今天的DRAM芯片一般可存储64Mb,是电脑和电器的一个关键部件。

PUBLIC KEY, PRIVATE KEY(公钥、私钥): Whitfield Diffie说,是他在1975年春杜撰了“公钥”一词来描述他作为“巡游密码专家”所采用的一种加密方法。

今天,Diffie富有远见的公钥加密概念已被普遍认为是数据安全领域的一次灵感爆发。使用者不必交换密钥就能彼此加密或解密信息。而且,信息接收者的公钥可以向全世界公布,只不过与此相关的还有一把密钥——Diffie称其为“私钥”——有了私钥和公钥,接收者便可解开加密的数据。Diffie在1976年的美国国家计算机学会上发表了他的公私密钥转换概念,并在同年与斯坦福大学的Marty Hellman教授一道发表了论文《加密学的新方向》。

Diffie认为,在公钥-私钥对的精心研制过程中,Hellman所做出的贡献和他自己的一样多。Diffie并不完全满 意“私钥”一词中的“私”字,因为“私密一词有多重含义。”但他补充说,全世界都应该感谢他的妻子Mary Fischer,在他们35年的婚姻生活中,Mary在他发明公钥的早期艰难岁月中给了他很多的灵感和支持,堪称是“公钥加密学之母”。 

PUNCH CARD(穿孔卡片): 早期的计算机输入指令用的一种纸质卡片,这个术语源自Herman Hollerith,他在1890年为美国人口局设计了电子制表系统,采用了穿孔卡片。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计算,缩写为RISC):根据IBM科学家John Cocke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发明,RISC被广泛用来描述一种CPU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简化的指令仍可提供较高的性能,随之出现的“RISC体系架构”则描述的是某些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ROUTER(路由器): 我们无法找出到底是哪个人发明了这个术语,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TCP/IP社区中,很多互联网先驱都称此设备为“gateway(网关)”,思科在某个地方甚至称其为“终端集线器”。部分是为了和其他也被称为网关(例如邮件网关)的设备有所区别,有一些早期的开发人员开始采用“router”这个词。 Noel Chiappa在1980年开始研制多重服务路由器,1987年6月,他在IETF RFC #1009中通篇都使用了“路由器”这个术语。从那时起,将“网关”改名为“路由器”就似乎被正式确定下来了。

SOCKET(套接字接口): 术语“socket”在组网领域的首次使用是在1970年2月12日发布的文献IETF RFC33中发现的,撰写者为Stephen Carr、Steve Crocker和Vint Cerf。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Croker写道:“命名空间的元素都可称为套接字接口。一个套接字接口构成一个连接的一端,而一个连接可完 全由一对套接字接口规定。”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补充道:“这比BSD的套接字接口定义早了大约12年。”

SOFTWARE(软件): 是由计算机执行的一组指令,和运行它们的物理设备即硬件相对应。这个术语是统计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兼AT&T贝尔实验室研究员John Wilder Tukey在1958年创造的,Tukey还在此之前12年杜撰了术语“bit(位)”(二进制位的缩写)。

WIKI(维基): Ward Cunningham说,为他在1995年开发的软件取名WikiWikiWeb的灵感来自一次夏威夷之旅,当地土语“wiki”的意思是“快捷”,他当 时乘坐的巴士就叫“Wiki Wiki巴士”。WikiWikiWeb后来简写成了“Wiki”。今天,一个“wiki”网站意思就是指一个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网站,众多的写手都可以为 该网站提供内容或编辑内容,这类网站中最有名的就是Wikipedia。

WORLD WIDE WEB(万维网): Web之父Tim Berners-Lee在W3C(万维网联盟)的网站上曾经描述过他发明Web时的初期工作。“第一个Web浏览器被称为‘WorldWideWeb’, 它毕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在当时是浏览Web的唯一方法。数年后这个浏览器又被命名为‘Neus’,是为了不至于混淆浏览程序和被浏览的信息空间。如今,‘World Wide Web’只用来称呼存储信息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