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Google

Matt Cutts 回答关于 Google 搜索算法问题

我们可爱的一休哥Matt Cutts又回来了。在最新放出的视频中,他回答了两个关于Google搜索算法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2009年中,Google一共对其搜索算法修改了多少次?

Matt Cutts的回答是350到400次,平均每天一次还多。

对于每天都使用Google Search的你是否有点惊讶这个数字呢?Matt Cutts继续解释道:有些算法的改进只是小修小补,比如能够更好的适合某国语言,能够更快的同步,所以Google并不一定将所有的更新都进行发布。 閱讀全文

实战体验:家庭宽带用户通过IPV6+HOSTS直连GOOGLE各项被墙服务

来源:http://www.mytuitui.com/archives/adsl-ipv6-hosts-google.html

先简单回顾一下自己始自2000年的翻墙生涯,
1、最早翻墙的时候是2000年,

那时是通过设置代理服务器的方法翻墙看BBC中文网;
2、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出现了WUJIE为首的网络三剑客,自打用了之后就爱不释手,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10月WUJIE被 功夫网小组破解之后;
3、后来又用过免费的PUFF,但有时能连有时不能连直到后来彻底挂了;
4、鉴于天朝网络形势一天天恶劣,能直接访问而不撞墙的好网站越来越少,牧师于2010年3月开始涉足VPN,一开始本想借此赚点小 钱(毕竟功夫网的步步升级造成了网民们对VPN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但很快被无私奉献的技术推感动从而毅然决然地改为努力普及公益性VPN,到目前可以说已经有了点成效。
使用了VPN之后翻墙变得很轻松,但由于流量的限制,看YOUTUBE视频一直是个头痛的问题,而且也会出现访问墙内站点速度慢的情 况;
5、进入了2010年4月,经福建大学学生推友 @clientor 的悉心指导,我掌握了一种全新最为时髦的方法(IPV6+HOSTS) 来上网,此种方法虽不是翻墙,但却可以让你在不借助任何代理软件和VPN/SSH的 情况下,轻松访问被墙的各项GOOGLE服务,包 括YOUTUBE,GOOGLE SITES,BLOGGER,PICASA等,而且你也可以享受许多IPV6的 资源站点。
以下正文就介绍一下在WIN7操作系统下家庭电信宽带用户如何使用这一方法(IPV6+HOSTS), 感谢 @clientor 的耐心指导。
什么是IPV6?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可以去WIKI一下,据说这是未来趋势,可以解决 IPV4(最普通的网络环境)下IP地址不够用的情况。 还听说IPV6只是适用于教育网环 境,一直以为IPV6和普通家庭宽带用户是没有关系的,直到在@clientor 的指点下才发现原来普通家庭宽带用户也 是可以设置成IPV6的,只需在命令符输入以下命令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netsh
netsh>int
netsh interface>ipv6
netsh interface>ipv6>install     (经 我测试,WIN7不需要这个步骤,跳过这步
netsh interface ipv6>isatap
netsh interface ipv6 isatap>set router isatap.sjtu.edu.cn (此 处利用上海交大的IPV6通道,用其他高校通道亦可)
打开命令行窗口,把上面这些命令输进去,然后打开www.ipv6.org 看看你的网络。(当你看到 You are using IPv6 from 2001:…… 时,你就已经成功地将你的网络环境改为了IPV6,从 而进入了IPV6的世界
如果上面的命令不行,用下面的命令  (我本人用了上面的命令就已经成功了,下面这段照发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netsh
netsh>int
netsh interface>ipv6
netsh interface>ipv6>install
netsh interface ipv6>6to4
netsh interface ipv6 6to4>set relay 202.112.26.246 enable
接下来我问了 @clientor 两个问题:使用IPV6后对上网有影响吗(对 比常规的IPV4环境);IPV6有什么优点?
以下是他的回答:
1.对你的ipv4环境有一点影响:假如一个网站支持ipv4 和 ipv6 访问,那么将优先考虑使用ipv6 地址去访问该站点,比如你访问 www.ipv6.org ,看到的是你的ipv6 地址而不是 ipv4 地址。在命令行里面 ping www.ipv6.org ,得到的是这个网站的ipv6 地址而不是v4 地址。就这个影响。
2.好处之一是可以享用ipv6网络的资源,比如你在 http://video6.sjtu.edu.cn 这里看电视转播,就必须用ipv6才行;
还有一些高校的PT 站点,比如六维空间  http://bt.neu6.edu.cn ,晨光 http://ipv6.cgbt.cn ,乐乎BT http://bt.shu6.edu.cn 等等都要求ipv6才能访问。
更多的关于ipv6 的内容,你可以去这个论坛看看  http://www.ipv6bbs.com/index.php
3.好处之二是可以用ipv6来翻墙。因为目前ipv6 环境是没有审查的,所以所有支持ipv6 访问的站点都不会被封锁(将 来就不知道了),因为Google支持ipv6,所以你ping 一下 ipv6.google.com ,得到Google 的ipv6 地址,然后在hosts 文件里面,将所有Google相关的服务,都用这个地址来解析,就可以通过ipv6 来访问Google 的服务了,包括YouTube,picasa 等等。因为可以通过ipv6 访问GAE ,所以不用怕GAE被封锁,GappProxy配合ipv6 ,无视GFW 的存在
这里有一份 hosts 文件,你自己看看吧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fkdmxnt_61d9ck9ffq
在参看了 @clientor 提到上面这个GOOGLE DOC文档后,我在HOSTS(文件位置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文件里添加了以下GOOGLE各项服务IPV6地址的内容(分割线以下)。添加完成 后的瞬间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直接访问YOUTUBE、GOOGLE SITES、BLOGGER、PICASA,使用GOOGLE再搜索任何关键词也不会有撞墙的情况发生,GOOGLE快照也不会再 打不开。尽管搜索出的很 多不和谐网站不使用翻墙工具是无法访问的,然而通过不再GOOGLE快照和GOOGLE图片依然可以看到好多 好多敏感内容,这对于一向和谐的牧师来说真是 大吃一惊,原来有真么多真相?!如果你再适时地配合一款VPN,那就基本上到达和牧师一样的翻墙 次高境界了(最高境界当然是肉身翻墙)。
至此,实战体验结束,牧师大获成功,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功夫网最后隆重感谢 @clientor  ! 閱讀全文

Google公布各国政府索取网民数据的次数

作者:JESSICA E. VASCELLARO  来源:华 尔街日报中文网

就在谷歌公司(Google Inc.)管理用户隐私的方式遭到一群政府官员批评之际,
该公司采取一项 措施,把互联网审查和政府索取网民数据的问题推到了台前。

周二,这家互联网巨头公布了各国政府机构因刑事调查向它索 取用户数据的次数,以及各国政府要求删除搜索引擎和视频网站YouTube等谷歌服务上某些内容的次数。

在 一个新的地图工具上,谷歌还列出了它在每一个国家遵照要求删除内容的百分比。这个名单不包括中国,谷歌称,列出中国要求删 除内容的次数将是非法的。 閱讀全文

Google攻击最新调查结果曝光:密码系统受害

《纽 约时报》网站4月19日发表文章透露,据一位了解Google去年12月遭受攻击调查细节的专家在几天前的一次安全技术会议上描述,受到攻击的系 统中,包括代号为Gaia的Google内部密码系统。Google的员工和成百万全世界的用户都通过这个系统登录到 Gmail和其他各种网上服务。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有Gmail用户的密码被盗。Google公司方面表示,在受到攻击数小时后,公司就激活了Gmail新的加密 层,而且加强了数据 中心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加强了其网上服务与用户计算机之间通信连接的安全。但是,有安全分析人员指出,攻击者在攻入了内部密码系统之后,有可能在Gaia 系统和Google全球数据中心中安装木马,只不过在Google的安全专家获知受攻击之后,这变得非常困难。另外,攻击者在获取了系统的源代码并了解了 系统运作机理之后,也有可能(虽然可能性不大)发现Google还不知道的安全漏洞,这种隐患很令安全专家头痛。

文中还解释了此次Google所受攻击的详细过程:

1. 攻击者首先通过微软MSN给一个Google中国的员工A发去一条即时消息。

2. 这个员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点击了其中的网址,并访问了“已污染的”网站,使攻击者获得了访问A使用的计算机的权限。

3. 攻击者由此访问了Google公司的内部目录系统(名为Moma),其中保存着所有Google员工的工作情况,包括具体员工的信息。

4. 在查找到了位于Google美国总部的Gaia软件开发者的名字之后,他们继而首先尝试访问开发者的工作电脑。

5. 然后使用了一连串复杂的技术获取了Gaia系统源代码库的访问权限。

6. 接下来,他们把偷到的软件传输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Rackspace的计算机上,此后再传到哪里,就不再为人所知。

文中说,Gaia系统目前仍然在使用,现在的正式名称被称为Single Sign-On。

本周一Google的高管拒绝对此进行评论,说其中暴露的安全问题早已经解决。

有安全专家表示,新的攻击细节很可能增加人们对云计算安全的担心。由于海量的信息现在被相对集中存放在一些计算机系统中,单点被攻破就可能带来灾难 性的损失。

编译/CSDN

Google公布“政府请求工具”展示各国审查情况

Google刚刚公布了一个政府审查排行榜,以展示他们在全球各地运营时遇到的政府监管情况。例如,Google在美 国,去年接到了3580个提供数据请求和123个删除请求,80.5%的请求被遵照,Google表示,大多数的数据请求是基于刑事调查需要,是合理的, 并且Google欢迎政府监管下删除儿童色情制品。以下是相关网站:

访问:Google Google Government requests

http://img.cnbeta.com/newsimg/100421/07033502067466639.png

10国联合致函批评谷歌隐私保护不力

新闻来源:网易科技
4月20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10个国家的隐私监管官员集体致信谷歌,要求其加强隐私保护。报道分析认为,这是国际社会对谷歌影响力担忧日益增强的 最新信号。
《华尔街日报》于今日披露了一封信件,该信件由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荷兰、新西兰、西班牙和英国官员共同签署。

据报道,这封信函就其所描述的一系列侵犯隐私事件指责谷歌。这些事件包括谷歌社交网络服务Buzz隐私保护不力,以及留存谷歌街景地图服务收集 的图 片等。该信件中要求谷歌创建“隐私保护”的默认设置,让用户可以轻易完成注销帐户等举措。

谷歌尚未对上述报道内容作出回应。

Gmail新增的附件拖放技术将进入IE浏览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的电子邮件服务Gmail新增的附件拖放技术将加入其它浏览器。上周五,Google官方博客称,Gmail新增了两 项功能,其中一项可实现拖拽添加邮件附件。目前,Firefox 3.6和Chrome用户都可以使用这项附件拖放功能。

具体而言,用户可以在本地电脑盘中选定文件,然后就可以直接把文件拖放到运行Gmail的浏览器窗口。随后,文件上传将在后台运行。

据Google首席软件开发工程师Adam de Boor透露,拖放技术不久就将进入其它浏览器,其中包括IE浏览器。

Gmail新增的另一项功能就是整合了Google日历功能,用户现在可以通过邮件客户端来安排会议和日程。

谷歌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长38% 股价盘后反跌5%

谷歌当日在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时称,由于在线广告市场的反弹,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但由于一些投资者习惯了超预期的结果,盘后股 价跌5%。谷歌报告的第一季度营收为67.7 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4.2亿美元提高到19.6亿美元,每股盈利从4.49美元提高到6.06美元,同比增长38%。不计特别 项目,谷歌每股盈利6.76美元,超过了路透社调查分析师平均预期的6.60美元。

投资者也对公司宣布CEO埃里克·施密特不再参加季度财报会议,瞄准精简会议过程感到紧张。谷歌称,这个决定不应视为施密特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 有任何变化。

分析师表示,第一季度的主要指标–包括平均每点击价格上涨7%–都表现强劲,但投资者希望公司在过去8个季度里第七次打破预期。Capital Advisors副总裁查宁·史密斯(Channing Smith)表示,所有指标都很好,只是没有足够好。

Edward Jones的分析师安德鲁·米尔德勒(Andrew Miedler)认为,谷歌股价过去几天表现强劲,一些投资者期待谷歌能有更大的利润率和更高的每点击价格增长率。

谷歌还透露,2010年第一季度公司全球职员数增加了约800人,是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公司CFO帕特里克·皮切特(Patrick Pichette)表示,在看到互联网广告持续增长的希望后,谷歌今年将继续积极招聘新人。

当日谷歌股价在正常交易中涨6.30美元,收盘报595.30美元/股,涨幅为1.07%。盘后该股跌29.41美元至565.89美元/股,跌幅为 4.94%。

陈永正否认接任谷歌

4月15日,谷歌确认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劲已正式离职,投入了竞争者百度的怀抱,担任技术副总裁的消息。但暂未就昨日“NBA中国 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将加盟 谷歌”的消息予以回应。
4月15日,谷歌中国新闻发言人向《每日经济新闻》确认了前谷歌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劲已于日前离职的消息。同一天,百度公司公关负责人以及百度投资者关系 总监VictorTseng都在电子邮件中简单公布了,王劲已加入百度公司担任技术副总裁的消息。据悉,王劲将主要参与百度北京研发团队的管理和建设工 作。王劲也是谷歌撤离中国内地市场之后,第一位投奔竞争对手的高管。

今年1月,百度首席技术官李一男离职,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王劲加盟百度有可能是弥补李一男离职之后的管理真空。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 NBA中国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即将离职,很可能加入谷歌出任中国区总裁,并言其继任者来自咨询行业。

记者昨日致电NBA中国欲求证此消息,不过公司的公共关系处人员“全部都在外地出差,不能回应消息。”而陈永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对此表示否 认。他说“真的没有这回事!我不止说过一次了,我没有离职,也没有加盟谷歌!”其实早在今年1月份,陈永正离职的消息已在业内流传,不过后来陈永正出面表 示否认。

此外,谷歌中国新闻发言人昨日对陈永正可能加盟的消息,表示: “目前没有收到这方面通知。我们的大中华区的负责人构架仍与去年9月李开复博士离开后一样。”

Google服务器机组强大超出你想象

一份由INTAC公布的图像显示了主流的高科技公司专用服务器的大致数量,例如英特尔有大约10万台服务器运行,而Facebook、AT&T公司 和时代华纳有线大约有2-3万台,虽然你没有亲眼看到他们强大的服务器农场,但以下的统计数据可以帮助你了解有趣的事实,例如 Google他们的服务器数量是100多万台,占全球的2%。 閱讀全文

Google任命游戏负责人 放出进军游戏信号

新闻来源:腾讯游戏
Google日前任命了首位游戏负责人,由Mark Deloura担任游戏方面的开发人员倡导者,新的工作即日起开始,这一举动是GOOGLE首次聘请人员担任特定的游戏开发角色。在此 之前,Mark Deloura是索尼娱乐的开发关系部经理,而他也成为Google从索尼挖来的第二位重要角色,第一位是Bernie Stolar,曾经担任索尼娱乐的副总裁,在2009年4月加入了Google任游戏布道者。

GOOGLE任命游戏负责人  放出进军游戏信号
Mark Deloura

他在Google的新角色,是与其他的新老游戏开发者一起,为在Google多平台的开发游戏提供支持和信息,包括Android、O3D(开源3D网页 API)和正在进行的Chrome操作系统。

Deloura称:”我个人感觉,Google聘请某人来专门关注游戏,是公司承认游戏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加的信号。

Deloura的职位同时要对内和对外负责,简化开发者表现自我的方式,同时分享他们的创造经验。至于Google的使命,DeLoura说正在寻找与合 作伙伴创建互动平台的方式,提供一个好的大平台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在此之前,网络也盛传Google TV和Google平板,看来Google也要进军主机游戏和掌上游戏领域。

关于Mark Deloura:
曾任索尼在线娱乐开发关系部经理
曾在任天堂(美国)公司工作过5年,担任开发人员关系小组的主力软件工程师,从事Gamecube和Nintendo 64开发。
Game Developer杂志的主编,《游戏编程精粹1》和《游戏编程精粹2》的编辑。

Google Atmosphere 云计算大会问答纪实

Google在今天于自己的山寨城总部为CIO们举办了一个名为Atmosphere的大会,听名字也知道它是关于类似Google Apps和Google Docs这种云计算平台的。大会一段叫做Google’s Innovators的桥段上,三位Google知名工程师上台接受大家的提问,就云计算、HTML5、网络中立性等话题进行了讨论。这场问答的主持人是 Google企业业务主席Dave Girouard,三位工程师分别是: 閱讀全文

谷歌CEO施密特确认正开发平板电脑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据《纽约时报》报道,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已在某种程度上确认,该公司正在致力于开发自己的平板电脑,来与苹果iPad展开直接竞争。 报道称,施密特曾在洛杉矶进行的一次聚会上向朋友表示,谷歌正在准备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业界人士指出,鉴于谷歌已经邀请多家出版商将其产品登陆 Android平台的事实,这一最新消息应该不会令人感到吃惊。 报道还称,预计谷歌平板电脑将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而不是Chrome OS,原因是使用后一系统将使得谷歌平板电脑变成放大版的谷歌Android手机,而谷歌此前一直嘲笑iPad是iPhone手机的放大版。

Google收购英国视觉搜索公司PLink

Google日前宣布,公司成功收购了英国Plink公司。
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此前曾表示,Google今后的目标是每月收购一家公司,并增聘员工,以在后危机时代扩展公司的业务领域。Plink公司由Mark Cummins和James Philbin在2007年联合创立,在“视觉搜索”技术领域颇有些知名度。通过Plink, 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对要搜索的事物拍摄照片,然后放到网上与朋友分享。 閱讀全文

南都周刊:后Google时代的搜索战场

除了死敌微软、百度之外,网易、腾讯、搜狐这些二线梯队都或明或暗地采取着行动,伏在其后的“国家队”却早已蓄势待发。在 张朝阳看来,Google的出走 为众多搜索引擎提供了发力的新战场,这场新游戏的主角不仅有Google的国际对手微软bing,中国死敌百度, 包括搜狗在内的中国二线搜索梯队同样有发力的空间。 閱讀全文

Google将访问速度纳入搜索排名考量

Google对于网络搜索的排名有着极为复杂的算法,今天他们宣布,网站的速度也将成为搜索排名的新因素。
Google认为,网站和网页加载迅速,可以让用户节省下时间并且观感更好,这也符合Google的经营理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速度并不是最主要的排名 因素,“相关性”在排名中的主导作用依然不会改变,速度对搜索结果的影响程度应该不到1%。< 閱讀全文

Google收购核技术公司切入核能领域

经多方确认,Google已经收购了一家公司,这家技术公司发明了一种进行高效同位素分离的新程序,这种技术的主要应用是铀浓缩。
浓缩铀是生产核能源过程中必要成分,一名Google内部消息人士表示,此举是Google绿色倡议的一部分。Google将会使用这种新技术开发和设计 小型移动高效核能源生产装置,甚至可能建造这种新装置。国际原子能机构内一名高级别消息人士表示:“Google已经开始建造一个浓缩工厂。”

绿色能源组织绿色脉搏(GreenBeat)指出:“Google最终决定建立一个专业部门来设计和建造其自己的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组、节能 设备等。到目前为止,Google公司内部多个单独的项目正在进行绿色能源研究。核能很明显是公司下一步目标。”

绿色脉搏组织第一个发现Google有意进军核能领域,尽管如此,其他一些消息人士则表示,Google并没有试图进军核能领域,但是公司多年以来一起在 宣扬替代能源产品。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是Google所收购的公司位于美国以外,对于这家公司开发的新浓缩技术了解甚少。核能生产是一个制度非常严格的行业。铀浓缩更是一个特 别敏感的话题,浓缩铀的生产和使用受到高度严重的控制,因为浓缩铀还可以用于核武器的生产,这也是此行业制度非常严格的主要原因。

消息人士透露:“Google收购的公司的新技术将用于清洁能源的生产。但是该公司在此领域的所有研究和开发都在美国以外进行,而且浓缩设施也在美国以 外。”

关于Google是否进军核能领域都还只是猜测,但是可以确定的就是Google已经收购了一家拥有铀浓缩技术的公司,而且他们已经开始研究小型核能生产 设备。

谷歌关闭Google.cn 通过香港网站提供服务

新闻来源:donews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2点31分,google.cn自动跳转至google.com.hk,同时界面显示:“欢迎来到谷歌搜索在中国的新家”。北京时 间3月23日凌晨3点07分,雅虎新闻频道援引美联社的报道称,谷歌将转移中国大陆的搜索引擎服务,但会继续保持在中国大陆的其它业务服务。

google.cn自动跳转至google.com.hk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2点31分,google.cn自动跳转至google.com.hk,同时界面显 示:“欢迎来到谷歌搜索在中国的新家”。
另据网友反映,若此前用户设置的是谷歌的个性化界面,则在输入google.cn时,域名不会有跳转现象。
UPDATE:谷歌声明:仍保留技术、销售办事处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3点07分,雅虎新闻频道援引美联社的报道称,谷歌将转移中国大陆 的搜索引擎服务,但仍会保留谷歌音乐、谷歌热榜、iGoogle等服务,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技术和销售办事处,以便为中国大陆的网民做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继续 为中文版的搜索引擎做销售支持。但销售团队需要按照google.com.hk的有关事项行事。
谷歌表示,该决定来自于谷歌美国总部,没有任何的谷歌中国员工参与该决定。

前高管:Google 一旦退出中国,很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 Google 如果没有选择遵守中国的审查办法并退出中国市场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一位 Google 的前高管说道。

“当 Google 考虑撤出中国的声明发布后,他们就已经把自己的退路和 Google 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完全毁掉了”,Google 前亚太区财务总监 Peter Lui 在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 Google 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Google Mountain View 总部的发言人 Grbriel Sticker 以及 Google 东京分公司的发言人 Jessica Powell 同时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閱讀全文

Google 忘了自己在 2006 年说过 “我们不会提前宣布产品”

早在2006年,Google说:“我们不会提前宣布产品”。

当时确实是如此,Google几乎很少提前宣布新产品或新服务,尽管他们的新功能都以beta形式发布,但至少Google宣布之时就是我们可以用 到之日。Google认为真实的价值和服务远比阅读一篇憧憬未来的博文或新闻稿更有意义。

2007年4月,Google发布Google Apps的时候,Google承诺除了文档和表格,他们今后会发布一个可编辑演示文稿的在线服务,预计时间是夏季。结果这个服务在9月上线,这似乎是 Google第一次“提前宣布产品”,不过还算可以接受,毕竟只是捎带手提了一句而已。

2009年5月,Google宣布他们的Google Apps即将支持BES(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预计将在7月提供Google Apps Connector for 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结果到7月底了,Google才扭扭捏捏的说我们遇到了点问题,Google Apps Connector for BES延后一个月提供。最后,直到8月底我们才真正可以用上Google Apps Connector for BES

最近一次提前宣布产品是在昨天,说Google Analytics将开发浏览器插件允许用户禁止Google获取他们的隐私,没有上市日 期,没有技术实现细节,几乎什么都没有。

哎呀,我几乎忘记了Chrome OS,它赶在去年7月8日通过Google博客提前宣布,这一砣卫星确实是重磅炸弹,但是Google的博文里几乎也 是空洞无物,没有发布时间,没有上市时间,没有技术实现细节,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整篇博文其实只有一个名词而已:Chrome OS。 閱讀全文

Google 投资的海底光缆建设完毕

Google和其它一些电信公司联合打造的海底快速光缆已经完工,这条位于太平洋的光缆连接了美国和日本,可以为亚洲用户使用 Google的服务提速20%。Unity Consortium是由Google, Bharti Airtel, Global Transit, KDDI, Pacnet和 SingTe一起投资的公司,已经完成了这条价值3亿美元速度达到7.68Tbps(每秒7000Gb)光缆的工程,亚洲的用户应该在未来数月里感觉到这 条新光缆所带来的网速提升。

作为投资光缆的回报,Google有资格使用其中20%的带宽,帮助他们提供给亚洲用户更快的服务。

Via CNET

美国国会24日听证“谷歌中国”

谷歌两个月前宣布考虑退出中国,但其中国区业务的去留仍存疑问。昨日,英国《泰晤士报》称,谷歌中国的北京研发中心、广告销售办事处和手 机与浏览器 等业务可能继续运营。经过两度延迟,美国国会终于决定在3月24日举行听证会,针对谷歌(Google)在中国大陆的网络 自由问题,以及当前中国官方对网络的管理是 否为兼具人权与贸易的议题,进行公开讨论。

“检视中国互联网法规”

有关报道在引述美国国会执行委员会(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ion)消息指出,出席这项听证会的证人将 检视中国官方当前用以管理互联网的法规是否对在中国从事商务贸易的外国公司带来挑战与伤害,以及在这些法规下,外国公司在中国是否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同 时,这些证人的证词将协助决策者在人权及贸易领域上去前瞻性回应有关中国实施网络管理的问题。

举行这项听证会的美国国会执行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成立目的旨在监督有关中国法治发展及人权问题。

据报道,预计出席24日听证会的证人包括谷歌在华盛顿的说客及前任驻外大使等人。

部分业务将保留

另据《泰晤士报》报道称,虽然谷歌坚持停止关键词审查并做好随时关闭的准备,但谷歌也在考虑保留部分业务的计划。

文章指出,谷歌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都有其销售人员及工程师,并于2006年推出了谷歌中文版Google.cn,但今年1月其宣称受到了来自中 国黑客的攻击,也不愿继续接受关键词审查,所以考虑关闭谷歌中国。《泰晤士报》指出,谷歌可能继续保持北京的研发中心、广告中心、手机以及浏览器业务,一 些谷歌网站的业务也将保留,包括中文音乐搜索和Google Answers。

知情人士表示,谷歌正在考虑到底哪些业务该保留,并且还要考虑到谷歌700多名员工的安置问题,所以非常小心。

有分析师表示,Google.cn网站关闭对谷歌直接影响有限,因为有数据显示,去年谷歌大概有3亿美元的收入来自出口型公司,而这些公司的广 告是直接投放在海外主页,谷歌中国网站关闭并不影响这些广告。但分析师也指出,保留部分业务给谷歌改善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留了一条后路。

谷歌产品遭指责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委员帕米拉·琼斯·哈勃 (Pamela Jones Harbour)表示谷歌、微软和Facebook等多家美国互联网公司的隐私政策仍需改进,否则会面临委员会的严厉处罚。

哈勃尤其对谷歌提出了批评,认为谷歌在发布Buzz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Buzz是谷歌今年2月发布的一款社交网络工具,可以内置在 Gmail中。在Buzz发布初期,会将用户最常用的Gmail联系人汇总成列表,这些列表被设为公开,从而陌生人也能了解到Buzz用户的联系人。虽然 谷歌后来修复了该缺陷,但哈勃批评说,Google Talk等之前的产品也曾遇到过类似隐私问题,但谷歌似乎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当用户创建Gmail 账户时,他们只是注册了电子邮件服务,并不希望其中还包括社交网络。”哈勃认为,用户对这些新增功能有“最终决策权”。

谷歌发言人布莱恩·理查德森(Brian Richardson)对此回应,称谷歌在Buzz发布48小时内便修改了隐私设置,并强调当谷歌意 识到无意中让用户感到不满时,会尽快行动,立刻做出改变。

此外,哈勃还要求社交网站、电子邮件提供商和其他云计算厂商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她表示,在发送了最初的登录信息后,Facebook、微软 hotmail和Flickr均未使用SSL协议。

据了解,如果没有采用SSL协议,当用户在公用场合使用这些服务时,数据便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些问题都很容易避免,安全应当成为云计算的默 认设置。”哈勃说道。

欲进军电视行业

谷歌在考虑退出中国之时,也在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谷歌、英特尔和索尼将联手开发一个名为Google TV的平台,通 过新一代的电视和机顶盒将网络引入电视。

报道称,电视技术是基于谷歌Android平台,而芯片将是英特尔的Atom芯片,索尼将提供硬件,谷歌的电视技术就是能让用户更容易的使用互 联网应用程序,如视频YouTube、图片网站Picasa等等,届时切换到互联网应用程序将像换台一样简单。

有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希望网络无处不在,以便植入广告。据了解,目前谷歌和其他厂商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计划与罗技合作开发一款带有迷你 键盘的遥控器,但这几家公司并未对外公布此项计划。

互联网和电脑厂商近些年来一直试图进军电视行业,英特尔曾想让处理器置于电视机,雅虎也曾开发过上网电视技术,但这些尝试均未获得成功。

《东方早报》

谷歌正在考虑保留在中国的大多数服务

新闻来源:timesonline.co.uk
谷歌正在考虑尽可能的保留在中国的大多数服务,即便是关闭最重要的搜索服务。谷歌可能继续保留其在华的研发中心,广告销售部门,手机和浏览器业务。部分谷 歌的服务会存活下来,包括音乐搜索,还有谷歌问答。 分析称,关闭Google.cn站点相对于公司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来说短期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另有分析指出,谷歌过于刚愎自用。分析师 Whit Andrews指出,如果我是股东,我会感觉到因为审查而放弃未来利润不妥当,其实没有必要触碰敏感问题。谷歌的首席财务官Patrick Pichette这周早些时候表示,谷歌推迟了在中国的两款手机的发布,因为目前的状况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另外在中国市场,谷歌对Chrome浏览器和未 来的操作系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尼尔森公布全美2月份网站流量排名 谷歌第一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当地时间3月15日发布了2010年2月美国互联网市场 报告,谷歌是第一大互联网公司,独立访问用户超过1.63亿,平均每名用户访问时间超过1小时47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微软,独立访问 用户近1.44亿,平均每名用户访 问时间超过1小时49分钟;雅虎以约1.36亿独立访问用户排在第三位,平均每名用户访问时间超过2小时17分钟;Facebook独立访问用户超过 1.18亿,平均每名用户访问时间超过6小时27分钟。 閱讀全文

Google 产品经理解释为啥 Google Buzz 没经过太多内测就提前放出

在SXSW大会“Gmail幕后”的专题活动上,话题不只关注Gmail和Google Apps,还包括最近在风口浪尖上的隐私问题不断的Google Buzz。

Google产品经理Todd Jackson说Google在这次Buzz的发布事故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他们以为所有用户都想将他们的邮件和聊天联系人都归入到社交圈里,并自动 follow他们是个错误。要保证类似错误不再出现,Google将来也许会先针对小部分用户推出Google Buzz的新功能看看反应再说。

那么为什么Google Buzz的发布却缺失了一些关键的社交功能呢?Jackson说当Google员工内部测试这个产品的时候,他们从未想到过要mute掉任何同事的对话, 他们的邮件联系人列表里的同事就是他们在Buzz里follow的人。很显然,对于那些不在Google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这样的配置,所以 Google后来紧急发布了一系列针对隐私保护的新功能。

在谈到Google Buzz的未来功能时,Jackson说Google并不喜欢提前宣布新东西(真的吗?Chrome OS提的够老前了),对于Buzz来说,主要会在用户隐私方面做出改变。

听Jackson的意思,估计Google内部对Jackson领导开发的Google Buzz在隐私方面捅出娄子也很不满。

Via 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