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software

360杀毒出现系统时间错误

今天,安装了360杀毒软件的部分用户会遇到一个系统时间错误,导致部分用户系统时间被更改为2011年6月1日,360称原因是360杀毒中BD引擎调用程序出现Bug,主要影响360杀毒3.0以下版本并开启BD引擎的用户。

该问题影响了用户系统的多项功能,例如安全证书错误,HTTPS网站无法访问,财务系统出错,Dropbox无法同步等多个问题。360已经紧急处理发布修复程序。

作者:williamlong

kad网络遭受来自中国黑客的攻击

近日eMule出现了很多伪造的kad节点,绝大部分是中国大陆IP。根据目前出现的IP段,既有联通也有电信,且多为ADSL动态IP。其攻击关键字多为中文色情词汇。攻击目的不明。eMule甚至放话说想要屏蔽中国IP。电骡爱好者网站猜测可能为商业公司所为閱讀全文

IE9将在3月14日推出

微软IE官方博客称,IE9将会在下周一3月14日正式发布,距离第一个平台预览版正好合间隔12个月。微软将在当天太平洋时间晚上9点开放下载。IE9主要新特性包括支持HTML5,图像硬件加速,新JScript引擎,支持WOFF等等。刚刚发布RC版的Firefox 4预计也将会在最近两周发布正式版。

SourceForge被攻击

SourceForge的服务器在昨天受到攻击,为了确定帐户安全,所有SourceForge的注册用户的帐号失效,用户需要重置密码才可以重新登陆SourceForge的网站。
以下是SourceForge的官方Blog译文:

昨天我们的安全人员发现了一些针对我们的基础设施的攻击。这次袭击导致了几个SourceForge.net服务器的信息泄漏。我们主动关闭了 少数以开发 人员为中心的服务,以保障我们的服务器。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防止受到进一步的攻击,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我们已经全员出动,来确定受攻击的范围,消除它们,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恢复的受影响的服 务。

这个问题最初是在几个CVS服务器主机上被发现,但我们的分析表明, 其它的几台机器也受到影响。虽然我们相信我们已经确定了攻击的目标,但我们会核实我们其他的服务和所有数据。作为短期的反应,我们已经关闭了以下服务,以 防止任何进一步的攻击: * CVS的主机 * ViewVC(基于Web的代码浏览) *新版本上传功能 *互动界面服务 我们会在紧急措施结束之后提供更详细说明,来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预防受到进一步的攻击。

如果你需要帮助,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并关注我们的Blog:https://sourceforge.net/blog/

江民辞世 二代火线入主之困

2010年4月4日,作为江民科技的创始人和董事长,王江民猝然离世。王持有江民科技66%的股权,其离世令江民科技前景叵测。而他的法定 遗产继承人——29岁的儿子王营,此前丝毫没有思想准备接手公司。而且,江民的市场战略已经明显落后于同行竞争对手。继承人从未接触企业核心,企业走向何方让人疑虑。 閱讀全文

熊猫烧香制造者李俊出狱后开软件公司

一个是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一个是利用熊猫烧香的获利者。今天,这两个人“弃毒从良”了,还走到了一起,办了一家网络公司。这对“难兄难弟”,就是李俊和张顺。他们虽少不经事,如今也告别了黑客生涯,在山水环绕 的浙江丽水找到了栖身之地,以两人为主的浙江腾翔网络公司于此姗姗起步。 閱讀全文

人民网:国内技术研发空心严重危害甚于鸦片

九十年代后,韩、台曾惊讶大陆经济发展,担心会威胁到他们的产业优势,后来发现虚惊一场,因为大陆就没有研发自己核心技术的意识及 行为,仅满足于国际打工者角色,满足于引进技术照葫芦画瓢,满足于国产化率达到百分之多少。引进技术花一块钱,一定要有数倍于此的资金 用于消化吸收及改进,一定要重视基础研究,重视技术积累,这是提高自主技术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培养人才队伍的关键,没有其他捷径,国内最差的正是这一 点。 九十年代后,韩、台曾惊讶大陆经济发展,担心会威胁到他们的产业优势,后来发现虚惊一场,因为大陆就没有研发自己核心技术的意识及行为,仅满足 于国际打工者角色,满足于引进技术照葫芦画瓢,满足于国产化率达到百分之多少。

三十年来国内引进了数千项技术、设备,其中有多少做过深入研究及创新并产生自己的核心技术及工艺呢?现在国内有多少先进产品又是使用国产装备制造的?因此 只能陷入循环引进先进装备,让外国人牵着鼻子走的窘境,索尼、日立、川崎、小松、本田、三菱、大众、曼、康明斯、通用电气、IBM、西门子、菲利普及各种 应用软件等类似的重复引进遍布大江南北。核心技术别说比美、欧、日,就是比韩、台也有相当差距。那种以为只要GDP上去了,科技水平自然也上去的思想是形 而上学,误国误民!是战略失误,不乏计划经济、官僚经济的味道,应该高度重视,下决心纠正。

国内不乏”空心”的自主,花大量资金进口元器件、零部件、芯片、软件或核心技术、设备搞组装、搞所谓“二次开发”,或更新个软件、芯片什 么的搞升级,纯拿来主义,冠以“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创新、自主产权、自主品牌”等等美誉糊弄视听,实际就外壳是自己的。因没有对 技术做艰苦、扎实的吃透工作,无力创新,形不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产业化及技术升级仍然受制于人。这样的“自主”意义何在?又怎样落实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 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尤其是总依赖进口技术,或用进口软件、芯片解决设计、研发中的技术问题,这些工具所包含的设计理念、技术思路、基本算法、工艺等我们还知道多少?所以连仿 制都做不来。这种空心技术的二次研发,缺乏系统的实践,久而久之恐将使我们的研发人员基础知识、基础技能逐步弱化,原创能力逐步丧失,若干年后还能有多少 人才?别说挑战国际先进水平,能缩小差距吗?这种空心的技术研发不幸普遍存在的话,对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危害无异于十八世纪鸦片对壮丁人口的危害。纸 上谈兵可以,工程能力大打折扣,前辈教无所教,后辈学无所学,工程人才匮乏。

看看谁更快:Ubuntu 10.04对决Windows 7

Linux经常被认为是比Windows速度更快的操作系统,那么在2010年里是否真的如此呢?Windows 7发布之前就赢得了广泛赞誉,目前在销量和份额方面都是节节攀升,而Linux阵营遭遇了诸多不顺:EXT4文件系统为了保证可靠性而慢了很多、 Linux系统内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显著性能增强了、开源Linux显卡驱动仍然难以匹敌官方闭源驱动、Linus Torvalds也对Linux内核的发展颇有微词…… 閱讀全文

ZIP,一个没落天才的故事

新闻来源:citydog
ZIP,一个没落天才的故事,Phil Katz不愿意为一个压缩软件付钱,就索性自己写了一个更好的算法,然后无偿公开。2000年4月14日,他被发现死于一家汽车旅馆,年仅37岁,死时手中握着一个空酒瓶。他留下了zip算法,却没有留下一张像样的照片。 久违了的zip在你的脑海里还能占据多少空间?或许,你跟本就把它忘记了。 閱讀全文

网络流行术语的起源

blog(博客)、browser(浏览器)、software(软件)、wiki(维基)和World Wide Web(万维网),这些词语大家今天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网络的今天全得仰赖这些历史并不悠久的技术,以及给这些技术命名的人。那么你知道这些术语的来源么? 这些术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BLOG(博客):这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简写形式,该词的最早出现似可追溯至1997年由Jorn Barger创办的“机器人智慧”网站。Barger在网站上开设了“logging the Web”(网络日志)栏目专门用来记录他在网络上无意间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而Peter Merholz则被认为是首次完整使用了这个术语的人。1999年,他在自己的weblog中写道:“我决定把‘weblog’读为‘wee-blog’,或者采用其简写形式‘blog’。”

BYTE(字节): 1956年,Werner Buchholz在IBM Stretch计算机的设计阶段采用了这个术语用来衡量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容量。他是根据“吃下(bite)”这个词杜撰出来的,意思是一台计算机到底能“吃下”多少数据。不过需注意这个词的拼写,不要和“bit”相混淆。

BROWSER(浏览器): 经常被称为“Web之父”的Tim Berners-Lee在1989年开发出了他称为“WorldWideWeb”的软件。不过Berners-Lee说,“browser”这个词要早于Web,是作为“超媒体浏览器”而出现的。 

CELL PHONE(手机): 一般认为,是AT&T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William Rae Young首先提出了蜂窝移动电话的六角形蜂窝小区的概念。Young所做的工作在1947年与Douglas H. Ring合写的一份内部文件中提到过,该文论述了如何构建广域的蜂窝通信服务。用移动电话所拨打的第一个电话是1946年6月17日从圣路易斯的一辆行进的汽车中打出的,不过这部移动电话的形状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手机相差甚远。这部电话重约80英镑,采用的是AT&T的服务,(massive party line),每个月的服务费30美元,每打一次本地电话再加30到40美分。可惜,贝尔实验室却未能争得“手机之父”的美名。这个名头被摩托罗拉通信系统部的总经理Martin Cooper夺走,1973年4月3日,他携带着一部大块头的手机穿越纽约城,用这部电话给他在贝尔实验室的竞争对手Joel Engels打了一通电话。

CIO(首席信息官): 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任命IT人员担任高级职位是从军队和政府开始的,然后普及到工业界。William Synnott和William Gruber在1981年首次获得这一头衔。

COMPUTER VIRUS(计算机病毒): 这个术语今天被广泛用来描述可自我复制的和恶意入侵的软件,发明此术语的人是Leonard Max Adelman,他在1984年参与了“计算机病毒实验”的研究,并向研究人员Fred Cohen建议使用这个术语。Adelman还是RSA(Rivest-Shamir-Adelman)密码系统的联合发明人之一。

HYPERTEXT(超文本): Ted Nelson在1965年杜撰了”hypertext”和”hypermedia(超媒体)”这两个术语,1968年他与Andries van Dam一起在布朗大学共同开发超文本编辑系统。这些术语的前缀“hyper”的词义出自希腊语的“超越、超出”一词。所谓超文本就是计算机使用者通过超链 接和其他人共享文本信息的一种文本。超文本的首次实际使用是上世纪60年代Douglas Engelbart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On-Line系统”上进行的。Engelbart还与Bill English共同发明了电脑鼠标。

INTERNET(互联网): 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这个术语是在论述TCP/IP组网的文献中首次出现的,目前能够查到的包含此术语的最早文献是IETF RFC675,此文献即是由Vint Cerf、Yogen Dalal和Carl Sunshine共同撰写的《互联网传输协议编程规范》,发表于1974年。

MAINFRAME(主机): 起源无法确定,但是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则相信,“main frame”这个术语的出现要早于计算机,是在机械和电话时代出现的。而当它在上世纪60年代上半叶再次出现时,是用来指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或者更经常地被用来指称不带外设的计算机。到了上世纪70年代,组合词”mainframe”则主要用来称呼小型机。根据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今天,被大多数人视为主机制造商的IBM,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并未将这个词作为计算机的一个分类词来使用。在1964年IBM System/360的操作手册中你肯定找不到‘主机’这个词。”

MALWARE(恶意软件): 这是用来称呼大量恶意代码的术语,首先使用它的人是Yisrael Radai,时间是1990年7月4日,在一封公开邮件中他写道:“特洛伊木马只是恶意代码(我杜撰了这个词来称呼特洛伊木马、病毒、蠕虫等等)中极小的一部分。”不过Chris Klaus则被认为是在论述中广泛使用该术语的第一人。

ONE-TRANSITOR DYNAMIC RAM (单晶体管动态RAM,简称DRAM): 今天,几乎所有的电脑芯片都在使用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存储在一个内存单元中的每个信息比特都是由一个单晶体管和一个微电容构成的。IBM的研究员Robert Dennard为此在1968年申请了美国专利(专利号:#3387286)。今天的DRAM芯片一般可存储64Mb,是电脑和电器的一个关键部件。

PUBLIC KEY, PRIVATE KEY(公钥、私钥): Whitfield Diffie说,是他在1975年春杜撰了“公钥”一词来描述他作为“巡游密码专家”所采用的一种加密方法。

今天,Diffie富有远见的公钥加密概念已被普遍认为是数据安全领域的一次灵感爆发。使用者不必交换密钥就能彼此加密或解密信息。而且,信息接收者的公钥可以向全世界公布,只不过与此相关的还有一把密钥——Diffie称其为“私钥”——有了私钥和公钥,接收者便可解开加密的数据。Diffie在1976年的美国国家计算机学会上发表了他的公私密钥转换概念,并在同年与斯坦福大学的Marty Hellman教授一道发表了论文《加密学的新方向》。

Diffie认为,在公钥-私钥对的精心研制过程中,Hellman所做出的贡献和他自己的一样多。Diffie并不完全满 意“私钥”一词中的“私”字,因为“私密一词有多重含义。”但他补充说,全世界都应该感谢他的妻子Mary Fischer,在他们35年的婚姻生活中,Mary在他发明公钥的早期艰难岁月中给了他很多的灵感和支持,堪称是“公钥加密学之母”。 

PUNCH CARD(穿孔卡片): 早期的计算机输入指令用的一种纸质卡片,这个术语源自Herman Hollerith,他在1890年为美国人口局设计了电子制表系统,采用了穿孔卡片。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计算,缩写为RISC):根据IBM科学家John Cocke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发明,RISC被广泛用来描述一种CPU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简化的指令仍可提供较高的性能,随之出现的“RISC体系架构”则描述的是某些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ROUTER(路由器): 我们无法找出到底是哪个人发明了这个术语,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TCP/IP社区中,很多互联网先驱都称此设备为“gateway(网关)”,思科在某个地方甚至称其为“终端集线器”。部分是为了和其他也被称为网关(例如邮件网关)的设备有所区别,有一些早期的开发人员开始采用“router”这个词。 Noel Chiappa在1980年开始研制多重服务路由器,1987年6月,他在IETF RFC #1009中通篇都使用了“路由器”这个术语。从那时起,将“网关”改名为“路由器”就似乎被正式确定下来了。

SOCKET(套接字接口): 术语“socket”在组网领域的首次使用是在1970年2月12日发布的文献IETF RFC33中发现的,撰写者为Stephen Carr、Steve Crocker和Vint Cerf。根据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记载,Croker写道:“命名空间的元素都可称为套接字接口。一个套接字接口构成一个连接的一端,而一个连接可完 全由一对套接字接口规定。”计算机历史博物馆补充道:“这比BSD的套接字接口定义早了大约12年。”

SOFTWARE(软件): 是由计算机执行的一组指令,和运行它们的物理设备即硬件相对应。这个术语是统计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兼AT&T贝尔实验室研究员John Wilder Tukey在1958年创造的,Tukey还在此之前12年杜撰了术语“bit(位)”(二进制位的缩写)。

WIKI(维基): Ward Cunningham说,为他在1995年开发的软件取名WikiWikiWeb的灵感来自一次夏威夷之旅,当地土语“wiki”的意思是“快捷”,他当 时乘坐的巴士就叫“Wiki Wiki巴士”。WikiWikiWeb后来简写成了“Wiki”。今天,一个“wiki”网站意思就是指一个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网站,众多的写手都可以为 该网站提供内容或编辑内容,这类网站中最有名的就是Wikipedia。

WORLD WIDE WEB(万维网): Web之父Tim Berners-Lee在W3C(万维网联盟)的网站上曾经描述过他发明Web时的初期工作。“第一个Web浏览器被称为‘WorldWideWeb’, 它毕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在当时是浏览Web的唯一方法。数年后这个浏览器又被命名为‘Neus’,是为了不至于混淆浏览程序和被浏览的信息空间。如今,‘World Wide Web’只用来称呼存储信息的空间了。” 

07年10大恶意软件和垃圾邮件排行

近日,罗马尼亚的安全公司BitDefender表示,在2007年的十大恶意软件中,风暴蠕虫高居榜首.根据BitDefender实验室表示风暴蠕虫在过去的一年里占全部检测到的恶意软件的33.94%,远远高于其它木马程序.BitDefender还发布了2007年十大垃圾邮件列表,而且BitDefender的反垃圾邮件分析师表示,随着美国总统换届选举的临近,关于政治方面的垃圾邮件将呈现剧增的趋势

BitDefender的恶意软件列表中包含众多大规模邮件发送程序,其中Netsky家族依然占据着三个不同的名额,Netsky.P可能是危害最大和生存时间最长的邮件病毒.

在传统意义上的病毒方面,BitDefender将Sality.M称为今年最被低估的病毒,它是一个通过邮件和其它手段传播的高度危险的多形态病毒.

在文件感染方面传播最广的头衔被Virtob.2所夺走,这是一个相对来说对用户危害比较小的病毒,但是可以多次感染同一个文件.

BitDefender的2007年10大恶意软件名单如下:

1. Trojan.Peed.Gen (Storm) 33.94%

2. BehavesLike:Trojan.Downloader 24.86%

3. Win32.Netsky.P@mm 6.49%

4. Trojan.Peed.A 2.13%

5. Win32.Nyxem.E@mm 2.13%

6. Win32.Sality.M 2.06%

7. Win32.NetSky.D@mm 2.06%

8. Win32.Virtob.2.Gen 1.60%

9. Win32.Netsky.AA@mm 1.49%

10. Trojan.Peed.P 1.17%

BitDefender的2007十大垃圾邮件列表包括:

1. Penny stocks spam

2. Drug spam

3. Pornography

4. Replica watches

5. Loans

6. Phishing spam

7. Pirated software

8. Fake job ads

9. Dating site spam

10. Fake diplomas